地理分布
主产四川江安、长宁,海拔280-350米。四川成都望江楼分园有栽培。
繁殖培育
分株。
形态特征
竹秆圆筒形,高10-15米,直径5-9厘米,梢端直立或微弯,箨环初时具有棕色刺毛,
俗名别名
美国槐。
地理分布
黄花槐在亚热带常绿,适应在长城以南气温于零下17度的地区陆地栽植。
繁殖培育
繁殖以种播为主,亦可扦插,剪取当年生木质化枝条,用ABT2号生根粉50PPM浓度水
植物类型
竹类。
地理分布
原产中国,分布在西南地区。
形态特征
慈竹属,秆高5-1Ocm.,径4-8cm,顶梢细长作弧形下垂。箨鞘革质,背部密被棕黑色刺毛;箨舌流苏状;箨叶先端尖,向外反倒
俗名别名
三刺皂荚。
植物类型
落叶乔木类。
地理分布
原产北美地区;我国杭州、南京、青岛、泰安、北京等地有引种栽培。
繁殖培育
在容器中播种繁殖,也可在冬季进行切根繁殖。
形态特征
俗名别名
满条红。
繁殖培育
加拿大紫荆以种子繁殖为主。种子小,长0.6cm,扁平卵圆形,种皮硬,棕褐色。种子可用温水浸泡12-24小时,再在5℃下层积催芽1-2月,即可播种。优良品种需无性繁殖
俗名别名
肉皂角。
地理分布
产中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
繁殖培育
播种繁殖。
形态特征
高达30m,胸径1m,树皮灰褐色、粗糙,无刺。芽隐于复叶柄下,无顶芽;2回
俗名别名
何氏红豆树、鄂西红豆。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可达15-20米,树皮灰色,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7个,对生,近革质,全缘,表面深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花瓣蝶形,白色或淡红色,有
俗名别名
昆明鸡血藤。
地理分布
产中国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越南也有分布。
繁殖培育
播种繁殖,也可扦插、分株。
形态特征
茎攀援,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9,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
地理分布
云南元江。
形态特征
灌木状竹类,径0.8~1.3cm,节间长8~20cm,具白粉,无毛;箨环隆起,初时贴生棕色小刺毛,秆环平。箨鞘宿存,幼时淡黄色至绿色,尖三角形,长于节间,背面具棕
俗名别名
大肚竹、佛竹、密节竹。
植物类型
竹类。
地理分布
佛肚竹是广东特产,分布江南及西南各地。
繁殖培育
采用分株繁殖法。多在秋季挖取部分植株,然后分栽。北方只能在温室盆栽或在种植
俗名别名
五叶槐。
形态特征
小叶3-5簇生顶生小叶常3裂,侧生小叶下部常有大裂片,叶背有毛。
繁殖培育
一般用播种法繁殖。10月果熟后采种,用水浸泡后挫去果肉,出种率20%.蝴蝶槐性强建,
地理分布
全疆广泛分布,多见于天山、阿尔泰山、准噶尔西部山地和昆仑山区的中低山带。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根状茎;杆直立,平滑无毛或花序下稍粗糙,高45-100cm,径2-3mm。叶鞘平滑或稍
俗名别名
龙爪豆、大白芸豆、荷包豆。
地理分布
原产中南美洲,中国以云南、贵州、四川等省栽培较多。
繁殖培育
地温10℃以上时播种,蔓长约30cm时设支架。
形态特征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俗名别名
钝叶草、奥古斯汀草。
植物类型
多年生草本花卉。
地理分布
原产美洲热带地区,美国、波多梨各、牙买加。
繁殖培育
播种,扦插,分株。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自然高度8-28
地理分布
原产日本及朝鲜半岛南部。
繁殖培育
它的地下根茎发达,利用根茎节上面的生长芽繁殖。
形态特征
地下茎为复轴混生。秆直立纤细,高3-5米,平滑无毛。节间长,每节上有1分枝或上部有2-
俗名别名
观音竹。
植物类型
竹类。
地理分布
原产中国、东南亚及日本;中国华南、西南直至长江流域各地都有分布。
繁殖培育
丛生竹的繁殖,园林中常以移植母竹(分兜栽植)为主,亦可埋兜、埋
地理分布
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俄罗斯、日本也有。
繁殖培育
通常用分株法繁殖,当幼苗生长至40厘米左右、具3-5片叶时,将植株连泥挖起,用刀将植株分蘖的结合处切成数株,每株带有一部老茎及匍匐茎
植物类型
常绿亚灌木类。
地理分布
东北南部至长江流域。
形态特征
花紫红,花期8-9月。
生长习性
阳性,抗风沙,耐干旱瘠薄。
景观用途
庭植观赏、水土保持树种
俗名别名
旱金莲、矮金莲、旱荷、印度水芹。
地理分布
原产秘鲁。
繁殖培育
以播种繁殖为主,也可用扦插繁殖的。春秋两季均可进行播种。春播在3月下旬播种,5月定植或上盆;秋播于10月温床播种,
俗名别名
青果、白榄、青榄、谏果、忠果、青子。
植物类型
常绿灌木类。
地理分布
原产于我国南部。分布以福建为最多,广东、广西等省区。
繁殖培育
用播种与嫁接繁殖。
形态特征
干直立
俗名别名
洋橄榄。
植物类型
常绿灌木类。
地理分布
原产地中海沿岩,是地中海型的亚热热还树种。
繁殖培育
播种,嫁接,扦插繁殖。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树皮粗糙,才旨深纵裂并生有树
俗名别名
紫树、萨木。
植物类型
落叶乔木类。
地理分布
产中国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
繁殖培育
播种繁殖。
形态特征
高达30m,胸径1m,树冠广展。树皮灰褐色,浅纵裂;小枝紫绿色,
地理分布
西欧,分布于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
繁殖培育
种子繁殖。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树高9-15米,直立生长,树冠圆锥形,随着树龄的增长,树冠逐渐敞开呈卵型。枝条水平生长,枝干红棕色,
地理分布
原产我国,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陕西。
繁殖培育
用播种繁殖。
形态特征
叶革质,长圆椭圆形至长圆披针形,先端钝,基部楔形,边缘反卷,表面深绿色,背面淡黄白色。顶生短
俗名别名
映山红、照山红、野山红。
地理分布
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哉各省,东至台湾西达四川。
繁殖培育
扦插为主。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分枝多,枝细址,老枝灰黄色,无毛幼枝有棕色扁平的糙伏毛
俗名别名
香水树、依兰。
地理分布
原产于东南亚的缅甸、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热带地区,主产地为科摩罗群岛和马达加斯加。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台湾等地有
俗名别名
金镶玉。
地理分布
原分布浙江余杭。北京亦有栽培。
形态特征
刚竹属,秆高5-8m,径1-3cm,秆绿色无毛,凹沟槽黄色,秆环略隆起与箨环同高。箨鞘淡灰色,具淡绿色、淡红色或
俗名别名
岩胡豆。
地理分布
原产我国四川西部和南部。
繁殖培育
用播种繁殖。
形态特征
叶厚革质,常3-5枚在枝顶近于轮生,阔卵形至圆形,先端钝圆,有小尖头,基部深心状耳形,两耳片常互
俗名别名
光笋竹。
地理分布
广州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新秆节间的上半部被淡棕色毛,老秆光滑无毛而呈暗绿色。箨鞘背面被暗褐色毛,有高约7mm的箨耳与高约15-20mm的箨舌;箨片外展或
俗名别名
耀花豆。
地理分布
原产新西兰。
繁殖培育
播种繁殖或扦插繁殖。
形态特征
株高可达180cm。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13-25枚,长圆形,长1.5-3cm。总状花序短而下
俗名别名
浜豆。
地理分布
分布地中海地区和西亚;我国河北、河南、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有栽培,种子繁殖。兵豆喜凉爽、湿润的气候,在我国长江以北。
繁殖培育
黄河以南、通常早春播种
俗名别名
金雀儿。
地理分布
原产欧洲。在美国东部各州及西部沿海有引种栽培。分布区的夏季最高温度一般不超过40℃,冬季多在-5--15℃。年降水量600-1500mm。在欧洲广泛的种植。我国可在
俗名别名
乌麦。
地理分布
广布于我国南北各省以及欧、亚、非洲的温寒带地区。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秆直立,光滑。叶片扁平。圆锥花序开展,尖塔形。小穗含2-3朵小花。花期4月。
生长习性
地理分布
主产安徽和浙江省。
繁殖培育
可播种、分株、埋鞭,以埋鞭法最为常用。
形态特征
竹秆高不足1m。每节一分枝,具大型椭圆状披针形叶片1-2枚。宜与土坡、山石配置,或作为地被、基础栽植
植物类型
竹类。
地理分布
主产长江流域。
形态特征
秆高约16m,直径约14cm。竹秆初为绿色,渐次出现紫褐色或淡褐色的斑块,又称湘妃竹。
景观用途
节间具紫色斑点,紫色光芒四射,竹秆
地理分布
原产于世界淡水水域,在自然界中多生长在稻田、池塘、溪流等水流缓慢的水域中。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的漂浮性水草。植物体退化成一小的叶状体,叶片浮于水面,圆形至卵圆形的叶片,呈淡绿色,长5
俗名别名
伊蓓树、雨树。
地理分布
热带美洲、西印度。
繁殖培育
以播种法为主,春季为适期。栽培土质以土壤为佳,日照要充足。此树成长快速,春至夏为生育旺盛期。冬季落叶后整枝修剪一次。性强健,
地理分布
产于中国云南。
繁殖培育
用匍匐茎或分株法繁殖,亦可用播种法繁殖。花后假茎枯死,应剪除。
形态特征
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茎丛生,具水平生长的匍匐茎,地上部为假茎,高约60c
俗名别名
蓝莓。
地理分布
产于新疆、内蒙古、东北等地。苏联、蒙古、北欧和北美。
繁殖培育
用播种繁殖。
形态特征
具有匍匐地下茎;地下茎直立,具白柔毛。叶革质,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圆,
俗名别名
佛头果、香梨。
地理分布
原产热带美洲,中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
繁殖培育
播种繁殖,优良品种用嫁接法繁殖。
形态特征
高达5m,树皮薄、灰白色,树冠球形或扁球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