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名别名
人面竹、寿星竹、布袋竹、邛竹、算盘竹、佛肚竹、虎山。
植物类型
竹类。
地理分布
分布于福建、渐江、江苏等省区。长江流域以南
俗名别名
弯穗鹅观草、莓串草。
地理分布
原产于我国,除新疆、青海、西藏外,分布几遍全国。
繁殖培育
用播种或分株繁殖。
紫竹俗名别名 黑竹、乌竹
紫竹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较耐寒,可耐-18℃低温,北京可露地栽培。
紫竹特征
地下茎单轴散生,秆高3-8米。秆幼时淡绿色,密被细绒毛,有白粉,1年后渐变为棕
天富道形态特征
叶片精细,草坪质地细腻,色泽优美,草坪平整度高,根系生长健壮,移植后成活率高的特点。
天富道分布与习性
在江、浙、沪地区(及相近的过渡气候带地区)的高档景观绿化要求区域已经广泛应
茶秆竹别名 青篱竹、沙白竹、亚白竹、篱竹
茶秆竹形态特征
秆劲直,高7-13m,径4-6cm,节间长30-50cm,秆环平滑,箨环线状凸起,幼时被一圈栗色刺毛,分枝习性高,每节3枚,贴秆上举,枝条
别名 三枪茅(钟观光拟)
拉丁名 aristida adscensionis linn.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须根较坚韧,有时具沙套。秆直立或倾斜,常膝曲,高13—43cm。叶鞘光滑,多短于
俗名别名 匍匐茎剪股颖。
植物类型 冷地型狭叶草坪。
地理分布 华北、华东、华中。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长的匍匐枝,节着土生有不定根。
生长习性 潮湿地区或疏林下草坪。喜冷凉湿润气候
俗名别名 爱芬地毯草
地理分布 南美洲。
繁殖培育 播种、扦插及分株。
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自然高度5-20cm,修剪高度2.5-5cm。质感中粗,生长速度中。
习性 密度密,耐旱性强、耐署
俗名别名 大叶油草。
植物类型 暖地型宽叶草坪。
地理分布 原产美洲热带,中国台湾、广东已引种栽培。
繁殖培育 播种繁殖。
形态特征 具长匍匐枝,节上密生灰白色柔毛。叶片阔条形,顶端钝。总状花
植物类型 暖地型狭叶草坪。
地理分布 北方广大地区。
形态特征 叶细,色灰绿。
生长习性 阳性,耐半阴,耐寒,耐瘠薄千旱,不耐湿。
景观用途 为我国北方应用最多的暖地型草坪。
俗名别名 拌根草、爬根草、百慕大草、铁钱草、行仪芝。
植物类型 暖地型狭叶草坪。
地理分布 广布于南北温带地区,中国华北以南均有分布,是中国中南部野生乡土草种。但生长在其他草坪中则为恶性杂草。
俗名别名 六月禾、肯塔基蓝草、光茎蓝草、草原莓系。
植物类型 多年生草本花卉。
地理分布 原产欧亚大陆,我国华中、华北等地有分布。
繁殖培育 其通过强壮的根茎和种子形成草坪。其发芽(6-12天)
俗名别名 老虎皮草、锥子草。
植物类型 冷地型宽叶草坪。
地理分布 原产亚洲东部亚热带地区,中国山东、辽宁、河北、安徽。
繁殖培育 采用播种及营养繁殖。
形态特征 结缕草具粗壮的根状茎,顶端尖
俗名别名 马尼拉结缕草、沟叶结缕草、半细叶结缕草。
地理分布 广泛分布于亚洲和澳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有野生。1981年引入我国。
繁殖培育 扦插、分株。养护管理粗放,与杂
植物类型 冷地型狭叶草坪。
地理分布 全国大部地区。
形态特征 草丛低矮平整,纤细美观。
生长习性 阳性,不耐阴,耐寒,耐旱,耐热,不耐践踏,不择土壤。
景观用途 高尔夫场草坪,花坛、花境的镶
俗名别名 宿根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
植物类型 暖地型狭叶草坪。
地理分布 原产于亚洲温暖地带及非洲北部,中国各地广泛引种栽培。
繁殖培育 用播种法繁殖。
形态特征 须根发达,分蘖旺盛。秆高4
俗名别名 蜈蚣草、苏州草、小牛鞭草。
植物类型 暖地型宽叶草坪。
地理分布 原产亚洲东南部。广布于我国长江流域。
繁殖培育 用播种繁殖或将根茎切断在圃地培育。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匍匐茎爬地
俗名别名 早竹、雷竹、早哺鸡竹。
植物类型 落叶乔木类。
地理分布 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福建。湖南、江西有引种。
形态特征
秆高7-11m,径4-8cm,节间短而均匀,长约20cm;新秆节
俗名别名 苇状羊茅。
植物类型 冷地型狭叶草坪。
地理分布 分布于新疆和东北地区。欧亚大陆也有分布。
繁殖培育 由于叶基较高,所以叶片较高,形成的草坪植物密度低,叶片比较粗糙,管理要求比较粗放。
俗名别名 星星草、蚊子草。
植物类型 一二年生花卉。
地理分布 分布几遍及全国各地,常见于路边及荒芜草地。
繁殖培育 种植容易,病虫害少,养护管理粗放。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叶舌为一圈纤毛,
俗名别名
佛面竹、龟文竹、罗汉竹、龙鳞竹。
地理分布
分布各毛竹产区,长江流域各城市公园中均有栽植,北方的一些城市公园亦有引种。
繁殖培育
龟甲竹都以母竹移植栽培。挖取母竹时,要多带宿土,并
植物类型 宿根花卉。
地理分布 华北、华中、华南、华东及东北地区。
形态特征 宿根草本。高1-1.2m,茎丛生,雌雄异株,叶多聚生于基部,极狭,长约1m,宽约2m,下垂,边缘具细齿,呈灰绿色,被短
植物类型 一二年生花卉。
地理分布 华北、华中、华南、华东及东北地区。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叶片条形,有不规则的斑马斑纹,圆锥花序呈扇形,花期8-9月,抗性强。
生长习性 喜光,耐半荫,性强健
植物类型 多年生草本花卉。
地理分布 华北、华中、华南、华东及东北地区。
形态特征 序以下疏生柔毛。叶鞘均长于节间,除鞘口及上部边缘有长柔毛外余均无毛;叶舌质地稍厚,先端钝圆,边缘啮蚀状,长1-2
俗名别名 吉祥草、瑞草、观音草、松寿兰。
植物类型 宿根花卉。
地理分布 华北、华中、华南、华东及东北地区。
繁殖培育 花叶芦竹可用播种、分株、扦插方法繁殖,一般用分株方法。早春用快揪沿植物四周
地理分布 全国各地生浅水池塘,较适应于华中地区。
形态特征 多年生,常绿;叶绿色、纤细、弧形下垂,紧密丛生;夏季中抽羽毛状花穗。
生长习性 喜光,性强健。
景观用途 观叶。
俗名别名 布拉狐尾、粉绿狐尾藻、凤凰草、绿凤尾、青凤凰草、青狐尾、水聚藻。
植物类型 水生花卉。
地理分布 阿根延、巴西、乌拉圭、智利。
繁殖培育
这种植物以扦插法繁殖为主,多在每年4~8月进
俗名别名 红壳竹、红鸡竹、红哺鸡竹。
植物类型 竹类。
地理分布 浙江、江苏、上海、安徽。
繁殖培育 一般采用移植母竹造林,从秋后至初春均可进行。不需要特殊的栽培管理措施,但其竹笋肉嫩甜美,易遭
别名:牛筋草
分布:北美洲
形态特征:
牛顿草为一年生水生植物。秆丛生,叶鞘两侧扁压。花为穗状花序,每小穗具4朵以上小花。果实具梳状细条纹。分布於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平地的路旁及田梗上皆有生长
植物类型
兰科花卉。
地理分布
广布热带地区,中国江苏、浙江、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有分布。
繁殖培育
营养繁殖,分株及栽植根状茎均可,以后者为好。应经常供水及追肥。
形态特征
地理分布
原种产于中国南北各地。
繁殖培育
栽培容易。播种或秋季用分株繁殖,将带有根茎的根标植于湿润的土壤中,极易成活。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3米,丛生状。叶大部分基生,叶片扁平,长
俗名别名
钝叶草、奥古斯汀草。
植物类型
多年生草本花卉。
地理分布
原产美洲热带地区,美国、波多梨各、牙买加。
繁殖培育
播种,扦插,分株。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自然高度8-28
植物类型
竹类。
地理分布
分布于江西、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及台湾等省区。
繁殖培育
青皮竹理论上有种子、埋秆、埋节、埋蔸和次生枝育苗等方法。但青皮竹很少开花,不易结实,很少采用种子育苗。
俗名别名
块茎燕麦、条纹燕麦草、银边草。
繁殖培育
可用分株或扦插法,春至秋季均能育苗,成活率较高。
形态特征
禾本科燕麦草属,多年生草本。株高约20-40cm,丛生状。叶线形,叶面有白色纵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的高寒地区。
繁殖培育
花叶燕麦草,周年生长表现为:1月至5月为正常生长期,5月份后天气转暖,夜间最低气温达25℃以上时生长缓慢,直至8月上旬,从8月上旬
植物类型
竹类。
地理分布
广东、广西;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热带季雨林及雨林区。
繁殖培育
移鞭繁殖。
形态特征
秆高3--7m,径约5cm,.顶端下垂甚长,秆表面幼时密被白粉,节间长
植物类型
竹类。
地理分布
广东;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热带季雨林及雨林区。
形态特征
丛生竹,竹秆下部节间幼时绿色,有黄绿色条纹。
生长习性
阳性,喜高温多湿气候。
景观用途
植物类型
竹类。
地理分布
主产长江流域。
形态特征
秆高约16m,直径约14cm。竹秆初为绿色,渐次出现紫褐色或淡褐色的斑块,又称湘妃竹。
景观用途
节间具紫色斑点,紫色光芒四射,竹秆
地理分布
原产美洲热带地区。
繁殖培育
播种、扦插及分株。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自然高度30-60cm,修剪高度4-8cm。质感粗,生长速度中。
生长习性
生性粗放,对土壤选择性不
地理分布
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俄罗斯、日本也有。
繁殖培育
通常用分株法繁殖,当幼苗生长至40厘米左右、具3-5片叶时,将植株连泥挖起,用刀将植株分蘖的结合处切成数株,每株带有一部老茎及匍匐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