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花卉 | 观赏鸟 | 观赏鱼 | 野生鸟 | 野生植物 | 野生鱼 | 实用网址
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 文章列表
俗名别名 丝连皮、扯丝皮、思仲。 植物类型 落叶乔木类。 地理分布 原产于中国中部及西部,四川、贵州、湖北为集中产区;垂直分布可达海拔1300-1500m。我国栽培历史甚久,公园396年传入
地理分布 产于广东、广西。越南亦有。 繁殖培育 用播种繁殖。 形态特征 小枝密被短柔毛。叶薄革质,椭圆形,有时椭圆状倒卵形,具细锯齿,下面密被平伏的短绢毛。总状花序腋生,花淡绿色,小形。核果
俗名别名 垂花海立康、金鸟赫蕉、金鸟蝎尾蕉 地理分布 分布于阿根廷至秘鲁。 繁殖培育 用播种或于早春分株繁殖。 形态特征 具根茎。叶革质,基生成二列。顶生穗状花序,下垂。苞片15-20
俗名别名 鸭皂树、消息花。 地理分布 原产热带美洲,现广泛分布于各热带地区。 繁殖培育 金合欢繁殖以播种和扦插为主。播种:种子及时采集和播种,播于事先预备好的营养土中,2~3周后发芽,待有2
形态特征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m左右。叶革质、直立。花序由顶端抽生,苞片金黄色。 景观用途 可植于庭院观赏,也可作切花应用。
俗名别名 欧洲樱草、德国报春、西洋樱草。 地理分布 欧洲报春花原产西欧和南欧。 繁殖培育 欧洲报春花采用种子繁殖。播种时间为6-7月,培养土用筛过的壤土、腐叶土、堆肥和河沙混合而成,不宜太肥
地理分布 原产秘鲁、阿根廷。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M左右。叶革质、直立。花序由顶端抽生、苞片金黄色。 景观用途 可植于庭院观赏,也可作切花应用。
俗名别名 蝎尾蕉、天堂鸟蕉 地理分布 原产南美热带,各地多有栽培。 繁殖培育 分株繁殖。通常在早春结合更换盆土时进行分株。花苗上盆前要施入基肥,生长季节每月施用一次追肥,如豆饼、麻酱渣浸
俗名别名 垂花火岛蕉、垂序蝎尾蕉、垂苞蝎尾蕉 地理分布 原产美洲热带地区阿根廷至秘鲁一带,是我国最早引入栽培的蝎尾蕉属植物之一。广州华南植物园1986年5月引种栽培,现在华南地区生长良好。 繁
俗名别名 老鼠瓜、马槟榔、野西瓜 地理分布 分布于亚洲西部、欧洲、北非和大洋洲。我国新疆。 繁殖培育 用种子繁殖。 形态特征 单叶互生,圆形或卵圆形,叶柄短。花单生叶腋间,淡粉红
地理分布 产长江中下游以南至华南地区。 繁殖培育 播种或扦插繁殖。 形态特征 叶多聚生小枝顶端,狭卵形或椭圆形。 生长习性 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适生于酸性之黄土壤和红黄壤
俗名别名 三脚虌 地理分布 福建、广东、云南以及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 繁殖培育 种子繁殖,易栽易长。 形态特征 乔木,高5-15米;小枝灰色,有散生皮孔。指状复叶;小叶3,纸质,卵形或
俗名别名 极乐鸟花、天堂之鸟 植物类型 多年生草本花卉 地理分布 原产南非好望角 繁殖培育 分株法繁殖为主,也可用播种法繁殖,分株繁殖一般于早春翻盆进行,用利刀从根茎空缝处切开,每丛
俗名别名 白龙条、响铃子、梦童子 地理分布 产于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湖北等省。 繁殖培育 用播种繁殖。 形态特征 幼枝密被星状柔毛。叶椭圆形、倒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边缘有细
俗名别名 西藏山茉莉、脱皮树、马铃花 地理分布 中国特有树种,产中国西藏、云南、贵州、广西、湖南 繁殖培育 用种子繁殖。 形态特征 高6-20m;树皮平滑,灰褐色;小枝、花序、花萼均具
俗名别名 大叶椴、辽椴。 植物类型 落叶乔木类。 地理分布 我国东北小兴安岭,长白山林区落叶滋长叶林中常见。 繁殖培育 播种繁殖,种子有隔年发芽的特点,须沙藏一年,幼苗须遮荫,亦可分株繁
植物类型 落叶乔木类。 地理分布 东北华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北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形态特征 小枝无毛。叶宽卵形或近圆形,长3.5-8厘米,宽3-7.5厘米,先端具尾尖,基部心形,边缘
俗名别名 小花扁担杆。 地理分布 产于华东、西南、华北及广东、湖北、陕西、辽宁等地,朝鲜也有分布。生于平原或低山灌丛中。 繁殖培育 播种繁殖。 形态特征 椴树科扁担杆属,落叶灌木,高1-
俗名别名 糯米树、粉椴、亨利椴树。 地理分布 产于河南、陕西等地。 繁殖培育 播种繁殖。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嫩枝被黄色星状柔毛。芽被黄柔毛。叶近圆形,长6-18CM,先端宽圆,有短尾尖
俗名别名 木瓜、番瓜、万寿瓠。 地理分布 产于热带美洲。我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都有栽培。 繁殖培育 用播种繁殖,3-11月均可进行。 形态特征 不分枝或有时在损伤处发生新枝。叶大,近
俗名别名 阔叶椴。 植物类型 落叶乔木类。 地理分布 原产欧洲。 繁殖培育 播种繁殖。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30M。 景观用途 可做行道树。
地理分布 原产欧洲、美洲。 繁殖培育 用分株法繁殖,秋至冬季为适期。栽培土质以富含有机质的腐叶土为佳。排水、光照需良好。性喜温暖、忌高温高湿,生长适温为l5~25℃。 形态特征 蓝雪科宿根草
俗名别名 鸭头梨、水冬瓜 地理分布 产中国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 繁殖培育 用种子繁殖。 形态特征 高达20m,胸径20cm,小枝红褐色;单叶互生,椭圆形至长
俗名别名 瑞士常春藤 繁殖培育 用扦插法繁殖。可剪取10厘米长的枝条扦插,在15~25℃时,1星期可生根。 形态特征 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茎枝四菱形,并披有黄橙色的软茸毛。叶卵圆形,
俗名别名 白云树 地理分布 产于辽宁东南部、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和湖南。 繁殖培育 用播种繁殖。 形态特征 小枝最下两叶近对生,椭圆形或卵形,上部之叶互生,宽椭圆形或近圆形,
俗名别名 扁担木 地理分布 叶较宽大,两面幸免有星状均有星状短柔毛。叶背毛更甚。主产我国北部,华东,西南亦有。 繁殖培育 播种或分株繁殖。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小枝有星状毛。叶狭菱状卵形
地理分布 产于湖北、四川、甘肃、云南。 繁殖培育 用播种繁殖。 形态特征 树皮灰绿色。叶卵圆形,边缘密生锐锯齿,先端短突尖,脉腋有簇毛。花常黄色,聚伞花序。果矩圆形,有5棱。花期6-7月,果
俗名别名 欧洲小叶椴。 植物类型 落叶乔木类。 地理分布 原产欧洲。我国新疆、南京、青岛等地有栽培。 繁殖培育 播种繁殖。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10M,叶近原形,先端骤尖,边缘有
俗名别名 密克椴、白椴。 植物类型 落叶乔木类。 地理分布 产于我国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较糠椴分布偏南。耐寒性不强,生长较慢。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小枝及芽密被星状毛。叶卵圆形或
地理分布 原产我国,分布于云南、四川。 繁殖培育 用播种繁殖。 形态特征 叶革质,宽大,倒卵圆形或倒卵椭圆形,先端钝圆形,基部渐狭,表面深绿色,背面被灰色至淡棕色毛。总状伞形花序,有花15-
地理分布 原产我国,分布四川及云南。 繁殖培育 用播种繁殖。 形态特征 幼枝被黄白色短柔毛或腺毛。叶薄革质,倒披针形,先端突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微反卷,表面亮绿色至暗绿色,背
俗名别名 野枇杷。 地理分布 原产我国,分布于湖北、陕西、四川、贵州。 繁殖培育 用播种繁殖。 形态特征 幼枝密被长腺毛。叶革质,长圆形、长圆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先端钝,有短尖头,基部稍不
地理分布 原产我国,分布于云南、西藏。 繁殖培育 用播种繁殖。 形态特征 叶硬革质,长圆形至倒卵形,先端纯或圆,有小突尖头,基部钝圆,边缘反卷,表面淡绿色,背面灰绿色而带白色。顶生伞形花序,
俗名别名 蓝钟花、洋杜鹃。 地理分布 产我国南部至印度。 繁殖培育 用播种繁殖,种子即采即播。 形态特征 枝被淡蓝色短毛。叶对生,全缘,矩圆形至椭圆形,长4-10厘米,宽2-4厘米,两面
俗名别名 六骨筋。 地理分布 原产我国,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湖北、湖南等省区。 繁殖培育 用播种繁殖。 形态特征 枝条细瘦,光滑。叶革质,4-5枚轮生于枝端或节上,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
俗名别名 蓝茉莉、蓝花丹、六倍 植物类型 常绿灌木类 地理分布 原产南非,现在世界热带各地均有栽培。 繁殖培育 多采用扦插、分株法繁殖,也可播种繁殖。播种宜春季进行,扦插可在春季
大白杜鹃(学名:RhododendrondecorumFranch.):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3米,稀达6-7米;树皮灰褐色或灰白色;幼枝绿色,无毛,老枝褐色。冬芽顶生,卵圆形,无毛。叶厚革质
俗名别名 洋杜鹃。 植物类型 常绿灌木类。 地理分布 华南。 形态特征 矮小灌木,花有玫瑰红、粉红、橙红、白等色彩。 生长习性 中性,喜酸性土。 景观用途 庭院观赏。
地理分布 原产我国,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云南。 繁殖培育 用播种繁殖。 形态特征 幼枝密被淡褐色粗毛。叶革质,常数枚生于枝顶,近于轮生,狭长圆形、倒披针形或倒卵形,先端钝至渐尖,基部圆或
俗名别名 鹰爪兰。 地理分布 原产中国南部和菲律宾。 繁殖培育 用播种或扦插法,但以播种为主,春季播种最佳,发芽适温22-28度。栽培以腐殖质壤土为佳,排水需良好。全日照或稍荫蔽均理想。
首页 上一页 [ 第63页/共99页 ] 下一页 尾页

© 2010-2030 HuaNi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3815864 e-mail:service@antso.cn

吉ICP备13004070号-3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