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名别名
金刚头、金刚刺、九牛力
植物类型
一二年生花卉。
地理分布
产中国西南、中南及华东,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繁殖培育
播种或分株繁殖。
形态特征
叶互生,宽卵形或圆形,长3-
种类:落叶灌木
形态特征:
植株丛生,直立生长,高30厘米至50厘米,茎上有皮刺,羽状复叶互生,边缘有锐锯齿。
花在枝条顶端簇生,呈多头状,花朵重瓣,直径3厘米左右,颜色有红、粉、黄等色,在适宜
分布: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华南、西南、华中及华东等地区。
别名:书带草
适应地区: 我国中部及南部
形态特征:
沿阶草系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根纤细,在近末端或中部常膨大成为纺锤形肉质
俗名别名
浙贝母、象贝
地理分布
原产我国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地。
繁殖培育
播种或分栽鳞茎繁殖。种子在秋季采收后先用温沙层积贮藏次年4月播于露地,3-4年后开花。分栽鳞茎可于秋季进行还
俗名别名
大麦冬、鱼仔兰、麦门
地理分布
在产我国和日本,在我国南方各地均有野生分布。
繁殖培育
以分株繁殖为主,春季3-4月分栽。也可春天盆播,保持湿润,10d左右即可出土。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根状茎短、直立,根状茎和叶柄基部均被披针形鳞片。单叶簇生,叶柄呈棕色,叶片线状披针形,全缘而略呈波状,基部心形。叶初时直立,后则延长弯垂,鲜绿色而有光泽。大多数叶的背面都生有人字形排列的
别名:蝙蝠兰、鹿角山草
形态特征:
叶丛生,下垂,顶端分叉呈凹状深裂,形如“鹿角”,故名。株高40—50cm。叶有营养叶(不育叶、裸叶)和孢子叶(育叶、实叶)两种。不育叶圆形而凸出,边缘波状,新叶
别名:福建莲座蕨
形态特征:
植株高1.5—3m。根茎块状,直立。叶簇生。叶柄粗壮,长约50cm。叶片阔卵形,跃和宽各为60cm以上,二回羽状复叶。羽片5~7对,互生,狭长圆形,上部的小羽片稍斜向
别名:管仲、冷卷子疙瘩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平卧,木质,粗大,密被锈黄色长柔毛。叶一型,簇生,叶柄粗厚,长120厘米,基部被丛生呈垫状的金黄色长柔毛,上部光滑,叶片长大,阔卵状三角形或阔卵
别名: 贯节、黑狗脊
形态特征:
株高30~70cm。根茎粗壮、直立。叶丛生,奇数一回羽状复叶,羽片10~20对,镰状披针形,表面深绿色,背面浅绿色。孢子囊群圆形,背生或顶生小脉上沿中脉排列成两行
别名:圆羊齿
植物类别:中型陆生蕨。
形态特征:
株高60cm。根状茎粗而横走,密被鳞片,深棕色。叶远生,近纸质,下面疏生棕色小鳞片。叶柄长30~45cm。叶片长25-30cm,扇形。叶脉网状,
别名:松叶兰、松叶米兰、铁扫把
植物种类:多年生草本附生蕨类。
形态特征:
株高20~50cm。无根,仅具毛状构造的假根。茎基部匍匐,同定在树干上,上部三至五回二叉分枝,绿色,有棱角。叶小,散生
俗名别名
蜘蛛抱蛋、箬兰
地理分布
原产于中国海南岛和台湾。
繁殖培育
繁殖以分株为主,可于春季结合换土,将生长茂密的株丛切分成2片-3片叶一丛栽植。在生长期内需充足的水分,栽培环境需阴湿,
俗名别名
玉春棒、白鹤花、白萼
植物类型
宿根花卉
地理分布
原产我国和日本。
繁殖培育
以分株繁殖为主,春季4-5月或秋季10-11月均可进行。每3-5平分株一次,将根状茎分割或段,各
别名:虎皮兰、千岁兰、虎尾掌、锦兰
产地:原产非洲热带和印度
形态特征:
虎尾兰为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具匍匐的根状茎,褐色,半木质化,分枝力强。叶片从地下茎生出,丛生,扁平,直立,先端尖,剑形;
俗名别名
头顶一颗珠、地珠
地理分布
产于亚洲。我国浙江、安徽、陕西、甘肃、四川等省。
繁殖培育
用播种繁殖,或移栽野生苗。
形态特征
根状茎粗而短。叶3枚,无柄,轮生于茎顶端,菱状圆形
俗名别名
萎蕤、尾参、铃铛菜、女萎、地节、葳绥、西竹、海竹
地理分布
我国各地均产,但以西南地区最多。
繁殖培育
用播种、分割根状茎或分株繁殖。
形态特征
具地下肉质根状茎,地下茎
俗名别名
狐尾天门冬
植物类型
暖地型宽叶草坪
地理分布
原产南非
繁殖培育
可结合换盆进行分株。也可播种繁殖,种子应随采随播,否则影响发芽率。4月至10月可放在室外养护,夏季高温时要适
俗名别名
蒲草、细叶麦冬、书带草、绣墩草、麦冬、沿阶草
地理分布
原产中国、日本及朝鲜半岛。
形态特征
多年生常绿草本。根状茎短粗,具细长匍匐茎,有膜质鳞片。须根端或中部膨大成纺锤形肉质块根
俗名别名
海葱、鸟乳花
植物类型
多年生草本花卉
地理分布
原产天地南非,欧、亚、非地区广为分布。
繁殖培育
用分株和播种法繁殖。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鳞茎大型,卵圆形,浅绿色,基
俗名别名
菠萝花、厚叶丝兰、凤尾丝兰
植物类型
常绿灌木类
地理分布
原产于北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和山东,河南有引种。
繁殖培育
常用茎切块繁殖槿分株繁殖。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小
俗名别名
象脚丝兰、荷兰铁、无刺丝兰
地理分布
原产地墨西哥、危地马拉。
繁殖培育
组织培养法繁殖。
形态特征
为常绿木本植物,在原产地株高可达10米,盆栽的株高多为l一2米。茎干粗壮、
俗名别名
对叶百部、大春根药
地理分布
产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印度东北部及菲律宾均有分布。
繁殖培育
用播种和分根繁殖。
形态特征
叶多对生、轮生,偶有互生,呈卵状披针形或宽卵形。具肉质
俗名别名
八角茴香、大茴香
地理分布
产于河南、陕西南部、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区。
繁殖培育
用播种繁殖
形态特征
叶革质,长披针形、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叶面深绿色、有光泽,背
俗名别名
八角茴香、大茴香
地理分布
原产于我国华南、西南等暖湿地区,主产广西
繁殖培育
播种繁殖。5~6年开化结果,可根据园林上不同的要求,培养乔木或灌木。移植应在雨季进行。
形态特
别名:
郄蝉草
形态特征:
高40~80厘米或过之,全株密被黄白色柔毛及腺毛;根肉质,圆柱形,外皮朱红色;茎四方形。叶对生,通常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5片,很少7片,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1.5
俗名别名
一叶兰、箬叶
地理分布
原产我国
繁殖培育
主要用分株繁殖,于春季结合翻盆进行,分株时株丛不宜过小。
形态特征
多年生常绿草本,地下部有匍匐的根状茎。基生叶,叶片宽大,长可达7
俗名别名
山麦冬、麦门冬
地理分布
原产我国,除东北及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各省区。
繁殖培育
用分株和播种繁殖。
形态特征
根稍粗,须根末端膨大成纺锤形的小块根,具地下匍匐茎。叶丛生
别名:
蝴蝶花、平民兰蛾蝶草
原产地:
南美智利
特性:
一年生草本,株高20-40CM,叶密生细毛,羽状复叶,花顶生,花蕾6-12枚大小不一横排列,花色富变化,有不同色彩镶嵌,形似飞舞的蛾
别名:看辣椒
科属:为茄科辣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老株观赏价值不高,常做一二年生栽培。
形态特征:
观赏辣椒根系发达,茎直立,茎部木质化,分枝能力强,分枝习性为双叉状分枝,也有三叉的。一般小果类
別名:小葉冷水花、小水麻、小金晶
特征:
一年生草本,分枝密生斜上或匍散,常成群生,茎具棱透明状。
叶2型,近2排。大型叶,柄长0.5~1mm,叶片椭圆形或倒卵状广披针形,长3~6mm,基部渐尖
别名:地肤
种类:为一年生草本植物。
习性:
扫帚草呈卵球状株形,高不过1.5米,枝叶细密,颜色鲜嫩,是一种美丽的绿化材料。在我国北方农家,常把它的老株割下,压扁晒干做扫帚用,因此,便得名扫帚草
别名:
小波斯菊,金钱菊、孔雀菊
形态特征:
一、二年草本植物。
基部光滑,上部多分枝,株高60一8Ocm。叶对生,基部生叶2一3回羽状深裂,裂片呈披针形,上部叶片无叶柄而有翅,
别名:
又因英文普通名有“再会,春天”之意,故也称“别春花”。
形态特征:
二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形如柳树叶。花单生或数朵簇生在一起成为简单的穗状花序,花瓣4瓣,或白瓣红心,或紫瓣白边,粉瓣红
产 地:墨西哥
形态特征:
金钮是仙人掌科多年生植物,茎细长柔软。细柱状,棱16-17。刺座密集,刺多达50根,金黄色。
花侧生,漏斗状,橙色。
生长习性:
土壤:
豆肥力充足,通透性良好
别名: 花叶荨麻、白雪草、透白草
形态特征:
株高15~30cm。茎叶绿色,节膨大,节上生根,多分枝。叶椭圆形,呈十字对生。掌状三出脉,叶脉部分略凹陷。3条主脉之间有灰白至银白色纵向条
别名: 翠屏草、一点金、金钱草
形态特征:
株高可达30cm。茎肉质,粗壮,褐色。具有独特的盾形叶,密集排列于茎上,自茎顶部依序向下呈辐射状展开。叶柄伸长,但长短不等,叶片肉质而有光泽,开展时。外
别名:
干鸟草、南欧翠雀、萝小花
产地和分布:
原产于欧洲南部,我国各省均有栽培。
形态特征:
飞燕草为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上部疏生分枝,株高30一12Ocm。 茎叶疏 被柔毛。叶
别名
八月菊、江西菊、江西腊、姜心腊、蓝菊、六月菊、七月菊、五九菊、五月菊
生态描述
按株型可分大型、中型、矮型。大型株高50~80厘米;中型株高35~45厘米;矮型株高20~35厘米。按花型可
别名:
秋英、大波斯菊、扫帚梅
产地:
原产于墨西哥
生长特性:
喜温暖和阳光充足坏境耐寒,怕半阴和高温,耐瘠土壤、忌积水,需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壤土。
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瘠土,但不能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