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郄蝉草
形态特征:
高40~80厘米或过之,全株密被黄白色柔毛及腺毛;根肉质,圆柱形,外皮朱红色;茎四方形。叶对生,通常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5片,很少7片,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1.5~7厘米或过之,两面被柔毛。轮伞花序组成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式,密被腺毛和柔毛;花夏季开放,紫蓝色;苞片披针形,被缘毛;花萼钟状,长约1.1厘米,11脉,被腺毛和长柔毛,上唇三角形,顶端有3个彼此紧靠的小齿;花冠明显二唇形,长2~2.7厘米,冠管内有一倾斜毛环,下唇中裂片扁心形;雄蕊具长17~20毫米的药隔,其下臂短而粗,长仅3毫米左右,顶端靠接。小坚果椭圆形,黑色。
生长习性:
生于山坡、林下或溪边。我国东北、华北、华东以及陕西等地野生,其它省区常有栽培。日本也有。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根部,除去泥沙,晒干。
药材性状:
本品根茎短粗,顶端有时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长8~25厘米,直径0.3~1厘米,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多呈紫棕色,常鳞片状脱落。质硬而脆,断面疏松,平整或有裂隙,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可见黄白色小针孔状维管束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以根条粗壮、质坚结、纤维少者为佳。
性味和功用:
苦,微寒。归心、肝经。祛瘀止痛,活血调经,养心除烦,排脓生肌。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瘫瘕积聚,胸腹刺痛,心烦不眠,疮疡肿毒,宫外孕,肝脾肿大,心绞痛。常用量9~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