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花卉 | 观赏鸟 | 观赏鱼 | 野生鸟 | 野生植物 | 野生鱼 | 实用网址
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 > 花卉品种 文章列表
俗名别名 小岩桐、小圆彤 拉丁学名 Seemannia Gloxinia sylvatica (H.B.K.) Wiehler 地理分布 原产秘鲁、玻利维亚。 繁殖培育 用分株或扦插法,每
拉丁学名 Calycanthus chinensis 地理分布 产中国浙江昌北和天合。 特征 为落叶灌木。株高1-2.5m。树皮灰白色,枝干粗壮,当年生枝黄褐色,有光泽,叶对生,椭圆状卵形或卵
俗名别名 串金鱼、小叶金鱼花 拉丁学名 Columnea glorilsa 地理分布 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 繁殖培育 金鱼藤可用扦插法进行繁殖,春秋两季剪取枝条长10厘米左右,约3节至4节
俗名别名 吊石苣苔、岩头三七 拉丁学名 Lysionotus pauciflorus 地理分布 分布于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区。 繁殖培育 用播种繁殖,也可用扦插繁殖。
俗名别名 鲨鱼花、金鱼藤 拉丁学名 Columnea magnifica 地理分布 原产美洲热带,现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繁殖培育 扦插、分株或播种法繁殖。生长季节每15~20天施追肥一次,
拉丁学名 Chirita sinensis 地理分布 原产中国华南地区。 特征 株高约15cm,几无茎,具块根。叶基生,叶片肉质,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粗糙多皱,深绿色有白色或具银绿色斑点。花葶
俗名别名 洛布氏芒毛苣苔 拉丁学名 Aeschynanthus radicans 地理分布 原产马来西亚。 繁殖培育 扦插法繁殖,约一个月即可生根。生长过程中需肥不多。 特征 为常绿攀
拉丁学名 Alloplectus martius 地理分布 分布于美洲热带地区。 繁殖培育 用播种或分株法繁殖。盆栽以腐叶土为宜,越冬温度应在8℃以上,并应节制浇水。 特征 为多年生球根花
俗名别名 樗树、白椿 拉丁学名 Ailanthus altissima 植物类型 落叶乔木类。 地理分布 东北南部、华北、西北至长江流域各地均有分布。朝鲜、日本也有。 繁殖培育 一般
拉丁学名 Ailanthus altissima Qiantou 地理分布 分布于中国黄河下游地区。 繁殖培育 本种枝叶繁殖,树冠圆整,园林中可作庭荫或行道树。 特征 为落叶乔木,高约30
拉丁学名 Ailanthus altissima var. 地理分布 东北南部、华北、西北至长江流域各地均有分布。朝鲜、日本也有。 特征 落叶乔木,树干通直高大。单数复叶互生,树叶卵状披针形,
俗名别名 黄梅花 拉丁学名 Chimonanthus praecox (L.) Link 地理分布 原产于我国陕西秦岭南坡,湖北省西部山区,海拔1100m以下山谷岩缝、峡谷都有野生。 繁殖培
俗名别名 攀援万带兰 拉丁学名 Vanda tere 地理分布 原产我国云南南部及印度、缅甸等地。 繁殖培育 繁殖多用分株。 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攀援状,长达1米以上。叶肉质,圆柱状,
俗名别名 大旋果花、杂种扭果苣苔 拉丁学名 Streptocarpus hybridus 繁殖培育 繁殖采用分株或播种法。生长季节每天15天左右施1次追肥。浇水不可过多,否则会引起基部腐烂。可
俗名别名 龙胆、胆草、粗糙龙胆 拉丁学名 Eustoma ressellianum 地理分布 原产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得克萨斯州。 繁殖培育 播种法繁殖,可于春、秋季播种。在20~25℃的条
俗名别名 马蹄黄、药用大黄 拉丁学名 Rheum offcinale Baill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西北西南地区,为重要的药用植物。 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 用途 花序大而美丽,可植
俗名别名 黄药子、竹节参、班庄根 拉丁学名 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 地理分布 原产中国及朝鲜、韩国、日本。 繁殖培育 用播种、分株法,春季为适期
拉丁学名 P.amphibium 地理分布 分布于我国各地,适应性强。 特征 可浮叶状水生或岸边湿地生长,叶长圆形,顶端钝或微尖,基部通常为心形,具长柄。 用途 叶大,花穗大,粉红色花序惹
拉丁学名 T.litwin 地理分布 东北、华北、华东等地。 特征 浮水叶菱形,较大,边缘具钝齿,叶面绿色,有紫斑,叶背被密柔毛。果三角形,2肩角平展。 景观用途 同菱。
俗名别名 菱角 拉丁学名 Trapa japonica 地理分布 分布于我国西北、华北、华中及东北,生于湖泊或河湾中。俄罗斯、朝鲜、日本也有。 繁殖培育 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种子选择外形完
俗名别名 多子领春木、岩虱子 拉丁学名 Euptelea pleiosperma 地理分布 分部于中国甘肃、陕西、河南、四川、湖北、安徽、浙江 繁殖培育 播种繁殖。 特征 高达15m,
拉丁学名 Prunus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河流域、内蒙古及东北南部,西北也有,多生于向阳的石灰岩山地。 繁殖培育 播种繁殖。 特征 落叶小乔木,高达10m,干皮紫褐色,有光泽,常具
拉丁学名 Chamaenerion angustifolium 地理分布 广布于北半球温带与寒带。我国东北、西北、华北、西南。 繁殖培育 繁殖用扦插、播种或分枝。 特征 根茎粗,稍木质化。
拉丁学名 Fuchsia hybrida Goldrush 地理分布 原产墨西哥。 繁殖培育 播种或扦插繁殖。扦插以春秋两季成活率高,用顶端嫩枝做插穗,长7~8cm,插于沙床,保持湿度,1O天
俗名别名 过塘蛇 拉丁学名 Jussiaea repens 地理分布 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于池塘中、水田中或沟渠中。 繁殖培育 在3~4月进行播种繁殖,控制温度在2
拉丁学名 Bulbophyllum reptans 地理分布 产于我国广东、海南和云南南部。不丹、锡金、印度。 繁殖培育 用假鳞茎分株繁殖。 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纤细。假鳞茎卵形,顶生
拉丁学名 Centaurium scilloides 植物类型 多年生草本花卉。 地理分布 原分布在欧洲西部各地。 特征 茎半平卧状,株高仅10厘米;叶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无柄,表面凹入多
拉丁学名 Polygonum posumbu 特征 丛枝蓼,蓼科。一年生湿生草本,穗状花序,花果期8-11月。宜片植于水系旁。
俗名别名 荇菜、水镜草 拉丁学名 Nymphoides peltatum O.Kuntze 地理分布 原产温带及热带淡水中。 繁殖培育 分株繁殖,能自播繁衍,温度适合生长迅速,不需太多管
拉丁学名 N.cristata 地理分布 广东、台湾、湖南、福建、江苏等。 特征 茎长,节上生根。单叶,上面绿色,背常紫红色,具柄。 用途 同荇菜。
拉丁学名 Nymphoides indica 地理分布 云南、广东、台湾、湖北、安徽。 特征 茎细长,不分枝,节上生根。单叶,圆心脏形,无柄或柄极短。 用途 同荇菜。
拉丁学名 Menyantehes trifolia 地理分布 朝鲜、日本及我国华北地区等沼泽地。 繁殖培育 以分株繁殖为主,多在每年3-5月进行。也可播种繁殖。对土壤适应性较强。如果有条件,地
拉丁学名 Gentiana sino-ornata 地理分布 园林中可在林缘、坡地栽植,根可以入药。 繁殖培育 播种繁殖。 特征 株高30-60cm,茎直立,上部不分枝。单叶对生,无柄,基
俗名别名 橡皮莲 拉丁学名 Agave anericana 地理分布 原产墨西哥, 繁殖培育 分株繁殖,春季3-4月在母株进行翻盆换土时,将基部萌发的脚芽分开栽植。 特征 多年生常绿多
俗名别名 金边剑麻 拉丁学名 Phormium tenax 地理分布 原产新西兰,世界各国多有栽培。 繁殖培育 播种繁殖,热带亚热带地区,一般于2月下旬露地直播,北方地区均须室内盆播。栽培
拉丁学名 Furcraea foetida 地理分布 原产美洲热带。 繁殖培育 可用分株或采取花梗上的芽体栽植。栽培以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最佳。 特征 株高可达1m,茎不明显。叶呈放射状生长
俗名别名 金边缝线麻 拉丁学名 Furcraea selloa Marginata 繁殖培育 可用分株或花梗芽体栽植,春至秋季为适期。栽培以疏松的砂质壤土最佳,排水、日照需良好。 特征 株
俗名别名 油点木 拉丁学名 Dracaena pulescans 繁殖培育 可用扦插法或分株法,春至秋季为适期。栽培以肥沃的壤土或砂质壤土为佳,排水需良好。 特征 株高1-2M,茎圆筒状,
俗名别名 古代稀、送别花、晚春锦 拉丁学名 Godetia amoena Don 地理分布 原产北美西部。 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60cm。多分枝,直立型。叶互生,条形至披针形,常有小
俗名别名 五君树 英 文 名 Katsura-tree 拉丁学名 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Sieb.et Zucc 植物类型 落叶乔木类。 地理分布 产于安徽
首页 上一页 [ 第51页/共67页 ] 下一页 尾页

© 2010-2030 HuaNi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3815864 e-mail:service@antso.cn

吉ICP备13004070号-3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