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花卉 | 观赏鸟 | 观赏鱼 | 野生鸟 | 野生植物 | 野生鱼 | 实用网址
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 > 花卉品种 文章列表
俗名别名 白饭果、白饭木、米花树 拉丁学名 Saurauia tristyla 地理分布 产于我国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和云南。印度。 繁殖培育 用播种繁殖。 特征 小枝被爪甲状鳞片,
俗名别名 黄心龙蛇兰 拉丁学名 Agave americana var. mediopicta Trel 地理分布 其他同龙舌兰。 繁殖培育 同龙舌兰。 特征 多年生长绿大型草本,肉质
俗名别名 白附子 拉丁学名 Aconitum coreanum 地理分布 分布于河北北部、辽宁、吉林、黑龙江东部。 繁殖培育 用分根和播种繁殖。 特征 地下块根倒卵球形或纺缍形。茎高3
拉丁学名 Vanda coerulea Griff.ex Ldl 地理分布 原产我国华南各地。 繁殖培育 多用分株法繁殖,常于春季进行;也可扦插繁殖。 特征 兰科万带兰属,多年生附生草本植
拉丁学名 Calanthe discolor 特征 多年生常绿或落叶花卉,株高40-50cm,地下部分为根茎,似虾脊。叶宽大呈椭圆形,略带皱折。花茎从叶丛中抽生,较长,穗状花序顶生,花色有白、黄及
俗名别名 黄花石斛 拉丁学名 Dendrobium densiflorum 地理分布 分布于我国海南、广西、云南南部、西藏东南部。 特征 多年生常绿草本。茎丛生,棒状或近圆柱形。叶革质,矩
拉丁学名 Cypripedium tibeticum King ex Rolfe 地理分布 北京见于房山上方山,门头沟百花山,怀柔喇叭沟门等地。分布于东北、华北、湖北等。 特征 多年陆生草本。
拉丁学名 Hexadesmia Hex 地理分布 产西藏墨脱。生于海拔800-1200m的林缘、林下。华南、华中、西南地区及东亚地区也有。 特征 为草本。高45-90cm。叶3-5枚,近长圆形
拉丁学名 Habenaria sagittifera 特征 株高25cm-70cm;地下块茎狭椭圆形。叶狭长,禾叶状或线状披针形,长5cm-23cm。每序有花10-20朵;花较小,花径小于1cm,
特征 叶片暗黑色,表面布满珍珠般的星点,即使没有开花,叶色也每场美丽,常被人误认为是宝石兰中的一种。 习性 喜丰富的腐殖质,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用途 花较大,花色粉红,赏心悦目。
俗名别名 玉凤花 拉丁学名 Habenarialuci dawall.exLindl 地理分布 玉凤兰分布广泛,生长习性种间差异较大,生长周期也因气候环境不同而异。 繁殖培育 盆栽用盆的大
指甲兰俗名别名:洋兰、热带兰 拉丁学名 Aerides odoratum 地理分布:原产亚洲热带,印度及中国华南均有分布,世界各国广泛栽培。 繁殖培育:分株或
拉丁学名 Vanea coerulea 地理分布 分布于东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繁殖培育 用组织培养和试管苗栽培繁殖。 特征 是典型的附生兰类。叶片在茎上排成两列,花较大,色泽鲜艳,有
俗名别名 紫花杓兰 拉丁学名 Cypripedilum calceolus 地理分布 原产我国北部地区,尤以东北、华北和西北分布广泛。 繁殖培育 繁殖多采用分株法,也可用组培培养育苗。人工
俗名别名 兰草 拉丁学名 Spathoglottis pubecans 地理分布 原产我国长江流域和以南各省区。印度东北部、缅甸。 繁殖培育 用假鳞茎分株繁殖。 特征 陆生兰。假鳞茎扁
俗名别名 跳舞兰、跳舞女郎 拉丁学名 Oncidium hybridum 地理分布 原产南美及北美南部,印度群岛。 繁殖培育 分株繁殖。春秋皆可进行。 特征 多年生宿根草本。假鳞茎扁圆
俗名别名 蜡梅、黄梅花 拉丁学名 Chimo nanthus praecox 植物类型 落叶灌木类。 地理分布 华北南部至长江流域;北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南部暖带落叶阔叶林区;北
拉丁学名 Cymbidium sw 植物类型 多年生草本花卉。 地理分布 我国主要西南东南。 特征 我国习见栽培的地生兰花,皆为兰属,与附生兰类相比较,其假鳞茎较小,叶片较薄,花序直立。其
俗名别名 卷瓣兰 拉丁学名 Cirrhopetalum rothschidianum 地理分布 产于我国云南南部。印度也有。 繁殖培育 用分株繁殖。 特征 根状茎粗壮。假鳞茎卵圆形,光
俗名别名 香草兰、香果兰 拉丁学名 Vanilla planifolia 地理分布 原产墨西哥东南部至中美洲。我国福建、广东等省均有。 繁殖培育 用播种、扦插和茎尖组织培养繁殖。 特征
俗名别名 竹茎兰 拉丁学名 Tropidia angulosa 地理分布 产于我国云南西南部。锡金、印度、斯里兰卡、缅甸也有。 繁殖培育 用分株繁殖。 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稍膨大,
俗名别名 石橄榄、石上莲 拉丁学名 Pholidota chinensis 地理分布 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贵州、云南。 繁殖培育 用分株繁殖。 特征 根茎肥厚,短匍匐伏。假鳞茎
俗名别名 金鱼兰、倒挂兰 拉丁学名 Stanhopea bucephalus 地理分布 原产于秘鲁、墨西哥。我国福建、台湾、广东等省有栽培。 繁殖培育 用分株、无菌培养基播种以及组织培养繁
拉丁学名 Bulbophyllum shweliense 地理分布 产于我国云南南部。 繁殖培育 用分株繁殖。 特征 根状茎纤细。假鳞茎卵状矩圆形,顶生1叶。叶革质,矩圆形,先端微凹,近无
拉丁学名 Luisia morsei 地理分布 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浙江、云南。 繁殖培育 用分株繁殖。 特征 多年生草本。附生兰。茎长,有时有分枝。叶肉质,圆柱状。总状花序生于叶腋,具
拉丁学名 Holcoglossum flavescens 地理分布 分布于福建、湖北、四川、云南等省。 繁殖培育 用分株繁殖。 特征 茎短。叶条形,半圆柱状。花小,萼片及花瓣纯白色,唇瓣白
拉丁学名 Dracaena deremensis Roehrs Gold 繁殖培育 用扦插法,春至夏季为扦插适期。 特征 龙舌兰科龙血树属,叶剑形,叶缘黄绿色或粉白色。 习性 耐旱耐阴,栽
俗名别名 青蝉兰 拉丁学名 Cymbidium hookerianum Rchb 地理分布 原产中国西南地区,尤以西藏、云南、四川分布较多,世界各国多有引种栽培。 繁殖培育 多在春季结合
俗名别名 可伦花、串金鱼、小叶金鱼花、鲸鱼花、纽扣鲸鱼花 拉丁学名 Mina lobata 地理分布 原产中、南美洲。我国云南有引种栽培。 繁殖培育 可用杆插方法繁殖:切取新枝约5-6厘米
俗名别名 水冬瓜、水青冈 拉丁学名 Alnus 植物类型 落叶乔木类。 地理分布 产于我国四川中部海拨3000m以下,贵州北部、甘肃南部、陕西西南部,安微、湖南、湖北、江西、广东、江苏等地
拉丁学名 Quercus dentate 植物类型 落叶乔木类。 地理分布 东北南部至华中、西北西南;北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南部暖带落叶阔叶林区;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区;中亚热带常绿
拉丁学名 Quercus liaotungensis 植物类型 落叶乔木类。 地理分布 东北至黄河流域;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北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南部暖带落叶阔叶林区。 特征 绿荫浓密。
俗名别名 栎树、橡树、柞树 拉丁学名 Querous 植物类型 落叶乔木类。 地理分布 产于我国辽宁南部、华北各省及陕西、甘肃以南。黄河中下游及长江流域较多。垂直分布自云南海拔2200m至
拉丁学名 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植物类型 常绿乔木类。 地理分布 除中国岭南、西南不产外,长江中下游各省均有分布。 繁殖培育 播种繁殖为主,也可分蘖繁殖。
俗名别名 软木栎 拉丁学名 Quercus variabilis 植物类型 落叶乔木类。 地理分布 分布广,北自我国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南部,南到两广,西到云南、四川、贵州
俗名别名 细皮青冈、细皮栎 拉丁学名 Querous 植物类型 落叶乔木类。 地理分布 自我国辽宁、河北、陕西、华南、西南都有分布,生于海拨1000-2400m山区,常与麻烁、白栎、木荷、
拉丁学名 Fagussylvatica cv. pendula 地理分布 本品种在欧洲是很重要的园林孤植树种,我国已有引种。 特征 落叶大乔木,高可达25米。与我国水青冈属山毛榉相似,但其叶片
俗名别名 紫心木、青栲、花梢树、细叶桐、铁栎 拉丁学名 Cyclobalanopsis glauca (Thunb.) Oerst 植物类型 常绿乔木类。 地理分布 为亚热带树种,是我国分
拉丁学名 Fagus hayatae Palib 地理分布 生于海拔1300-1900米的山脊下坡,气候凉爽湿润的地区。仅产于台湾,是本属植物在中国分布最南的一个特有种。 特征 落叶乔木,树高
俗名别名 山腊梅 拉丁学名 Chimonanthus nitens 特征 枝叶繁茂,四季常绿,叶片小于腊梅,但带浓厚香味。为常绿灌木,株高1。5-2。5M,叶卵状披针形,叶面粗糙,有光泽,具
首页 上一页 [ 第50页/共67页 ] 下一页 尾页

© 2010-2030 HuaNi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3815864 e-mail:service@antso.cn

吉ICP备13004070号-3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