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花卉 | 观赏鸟 | 观赏鱼 | 野生鸟 | 野生植物 | 野生鱼 | 实用网址
当前位置:首页 > 观赏鱼 > 水族品种 文章列表
俗名别名 燕鱼 拉丁学名 PLATAX TIERA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 繁殖方式 卵生。 体形特征 体长30-40cm,圆盘形侧扁。 体银白色中透着淡黄
俗名别名 变色雀鲷 英 文 名 pomacentrus coelestis  地理分布 中国南海、台湾和印度洋、太平洋的珊瑚礁水域。 繁殖方式 卵生。 体形特征 体长10~12cm
俗名别名 蓝刺尾鱼 黄刺尾鱼 大西洋蓝吊 大西洋紫吊 英 文 名 Blue Caribbean Tang 拉丁学名 Acanthurus coeruleus 地理分布 西大西洋。 繁殖方式 卵
英 文 名 Bristle-tail file-fish 拉丁学名 Pervagor tomentosus 地理分布 西太平洋。 繁殖方式 卵生。 习性 喜栖息在静水没有潮流的海域。管状小嘴,
俗名别名 二色无须鳚 双色鳚 双色虾虎 双色古B 橙尾古B 英 文 名 Bicolor Blenny 拉丁学名 Ecsenius bicolor 地理分布 印度洋、斯里兰卡 繁殖方式 卵生。
地理分布 分布于大洋州珊瑚礁海域。 繁殖方式 卵生。 濒危状态 不在IUCN红皮书中。 体形特征 最大体长可达18公分。 食性 杂食性,可喂以动物性,植物性饵料以及人工饲料。 领 域 性 中
地理分布 蛇尾分布范围之广、数量之多,是十分惊人的。从两极寒冷水域到热带海洋,从泥沙滩到岩礁间,到处都有它们的踪迹。1957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金星号调查船在渤海湾内,用拖底栖动物的小网一次拖得60
英 文 名 Red Black Sea Star 拉丁学名 Fromia milleporella 地理分布 印度尼西亚。 繁殖方式 卵生。 习性 性情温和。 体形特征 可达10(厘米)。
英 文 名 Willy Blue Torquoise。 地理分布 德国。 繁殖方式 卵生。 体形特征 深褐色的基底色上保有9条横纹,鳃蓋、头部和背鳍都布有明亮的蓝色条纹,体型虽大卻颇圆滑,是不
繁殖方式 卵生。 体形特征 是指尾鳍如剑般笔直伸出,根据延伸的部位不同分为双剑尾、上剑尾、下剑尾等等不同形式。 水温 26-28℃。 硬度 5-10dGH。 Ph值 6.0-6.5。
拉丁学名 Himerometra mangnipinna 地理分布 东印度、菲律宾、中国、日本及南太平洋诸岛。 繁殖方式 卵生。 习性 是海百合纲中可以自由行动的种类,另一种固着性的称为海
俗名别名 柳海星 英 文 名 Burgundy Sea Star 拉丁学名 Tamaria sp 地理分布 汤加、斐济 繁殖方式 卵生。 习性 性情温和。喜欢光照良好,沙底或碎珊瑚底,活石
繁殖方式 卵生。 护理 水温:24~27 PH:8.1~8.4 比重:1.020
拉丁学名 Choriaster granulatus 繁殖方式 卵生。 护理 水温:24~27 PH:8.1~8.4 比重:1.020~1
英 文 名 Sand Sifting Sea Star 拉丁学名 Astropecten polyacanthus 地理分布 斐济、汤加 繁殖方式 卵生。 习性 性情温和。很活跃并很有效
俗名别名 桔色海星 棘海星 细腕海星 英 文 名 Orange Sea Star 拉丁学名 Echunaster sp. Echinaster luzonicus 地理分布 东印度以至南太平洋
地理分布 哥伦比亚境内的亚达巴波河。 繁殖方式 卵生。 体形特征 他是属于红珍珠短鲷支系中较小型的鱼种,在体轴上有一条较粗的黑色条纹,一直延伸至尾部,并以较不明显的条纹延展至尾鳍,椭圆形尾鳍。最
拉丁学名 Holothuria cinerascens 繁殖方式 卵生。 护理 水温: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地理分布 尼加拉瓜及哥斯达黎加等国境内。 繁殖方式 卵生。 体形特征 体色成灰紫色,体侧有六条深色的横状带分布,中央部分更粗更明显。体长可达10公分。 水温 26-28℃。 硬度 5-10d
繁殖方式 卵生。 习性 它对海水的盐度要求较高,在低盐海水中分布很少甚至缺乏。
地理分布 全球水域。 繁殖方式 卵生。 食性 肉食 护理 水温: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应避免与小鱼混养。价平,是小丑虾主要食粮。
繁殖方式 卵生。 护理 水温: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英 文 名 Short Headed Sea Hare 拉丁学名 Dolabella auricularia 地理分布 印度洋整个海域,非洲、红海、斐济、新几内亚、加州及新西兰和澳大利亚。 繁
英 文 名 Sowerbys Sea Hare 拉丁学名 Aplysia sowerbyi 地理分布 澳大利亚沿海。 繁殖方式 卵生。 体形特征 50(厘米) 护理 水温:24~27 P
俗名别名 原瘤海星 英 文 名 Chocolate Chip Sea Star 拉丁学名 Protoreaster nodosus 地理分布 印度洋。 繁殖方式 卵生。 习性 性情温和。主
俗名别名 魔鬼海胆 英 文 名 Long-spined Sea Urchin 拉丁学名 Diadema setosum Diadema savignyi 地理分布 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域。 繁殖
俗名别名 白金龙 英 文 名 Schultz's pipefish 拉丁学名 Corythoichthys schultzi 地理分布 印度 太平洋。 繁殖方式 卵胎生。 习性 性情温
俗名别名 黄海马 拉丁学名 Hippocampus coronatus 地理分布 太平洋、台湾、南海。 繁殖方式 卵胎生。 习性 黄海马是栖息于印度尼西亚的一种特殊海马。它虽也会随环境而
红鳍铅笔鱼,俗名三线铅笔鱼。原产地为南美洲的亚马逊河上游。 体长5 - 6公分,因身体侧面有三条黑纹贯穿,故英文名字称之为“三线铅笔鱼”。而其臀鳍、腹鳍、背鳍及尾鳍皆有红色的美丽斑点,称之为“红鳍铅
英 文 名 Marble Sea Star 拉丁学名 Fromia sp. Fromia monilis 地理分布 印度洋、马尔代夫群岛。 繁殖方式 卵生。 习性 性情温和。通常出现在沙底、
埃及神仙鱼,又称大神仙鱼。原产地为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境内的欧利那可河和哥伦比亚的Rio Orinoco流域及其上游的支流RioA tabapo均有发现。 外形与神仙鱼相似,但体形较大,长可达15厘米,
地理分布 玉印顶高头是中国金鱼中的特色品种,数量较少,品种遗传率较低。 繁殖方式 卵生。繁殖水温18-22摄氏度,每年春天的四到五月份是自然繁殖季节。 气 候 带  温带、寒带。 体形
长鼻小丑,俗名长鼻六间小丑、长鼻皇冠六间。 体长可达70 - 80公分,在脂鲤科中属大型鱼。原产地为非洲的刚果河流域。体色由粉红至白色,并有六条深色横纹,乍看之下,会被认为是六间小丑(Distich
暹罗斗鱼,或称泰国斗鱼,属攀鲈科(又称斗鱼科),一名五彩博鱼、彩雀。分布于泰国、马来西亚等地。 体长,侧扁;头背部浅弧形,背部与腹缘均平直。背鳍位置较后,鳍条较长;腹鳍位于胸鳍的下方;臀鳍基甚长,鳍
梳尾鱼,属攀鲈科,原产地为亚洲南部的斯里兰卡。 体型与中国斗鱼(Macropodus viridiauratus)相似,但较大,让人感到非常厚实。体色为褐色,雄鱼的体色由褐色逐渐变成深红色,且鳍的末
皮颔,俗名水针、半颚火箭、马来亚尖嘴鱼。原产地为亚洲南部的泰国、马来西亚、苏门答腊、婆罗州。 皮颔(鱼箴)是栖息于河口区的淡水鱼,体呈银灰色,最主要的特征是下颚突出。 适水温为22 - 26℃,喜
突顶鲷,俗名变色龙。原产地为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 体色为褐绿色,身体后半部有数条横纹,从眼睛到尾柄部,有时会出现黑色条纹。于繁殖季节发情时,在黑色条纹的下方会出现蓝色的光彩,其背部、尾柄部中也会带
五间鱼,为鲤科鱼,原产地为亚洲南部的马来半岛及婆罗洲。种名为“pentazona”,即是拉丁文的五带之意,而英名亦称之为“Five – Banded”,意亦为五带。 实际上确是如此,体型与体色,乍看
阿卡西短鲷,又名七彩短鲷,一般成鱼体长6~10公分。原产地在秘鲁北部到玛瑙斯、圣塔伦间的亚马逊河流域。适合水温:26~28℃。该鱼种于1875年由Mr.Steindachner发现。体体侧一有条黑色纵
华鳈又名石鲫、花鲫、山鲤子。小鳈又名黑线铅笔鱼。黑鳍鳈又名花花媳妇、花花鱼。 鳈属鱼类均为小型鱼类。华鳈长可达200毫米,黑鳍鳈长约60-110毫米,而小鳈仅50-80毫米。 鳈属鱼类栖息于水质澄
首页 上一页 [ 第16页/共49页 ] 下一页 尾页
本类推荐文章
本类最新文章

© 2010-2030 HuaNi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3815864 e-mail:service@antso.cn

吉ICP备13004070号-3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