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花卉 | 观赏鸟 | 观赏鱼 | 野生鸟 | 野生植物 | 野生鱼 | 实用网址
当前位置:首页 > 观赏鱼 > 水族品种 > 海水鱼 文章列表
六线雀俗名别名 蓝豆娘鱼 六带豆娘鱼 英 文 名 Scissortail sergeant 拉丁学名 Abudefduf sexfasciatus 地理分布
五彩鹦鹉俗名别名 黄精灵 黄纹龙 五彩鹦鹉英文名 Velvet Multicolor Wrasse 五彩鹦鹉拉丁学名 Cirrhilabrus luteovittatus 五彩鹦鹉地理分布 马绍
圆舵鲣拉丁名 Auxis tapeionosoma Bleeker 圆舵鲣英文名 round mackerel 圆舵鲣俗名 黑洋包、炸弹鱼 圆舵鲣纲目 金枪鱼科 圆舵鲣产地及产期 分布于太平
灰鲳拉丁名 Pampus nozawae (Ishikawa) 灰鲳英文名 silver butter-fish 灰鲳俗名 长林 灰鲳纲目 鲳科 灰鲳产地及产期 属暖温性中上层鱼类。地理分布
披肩鰧拉丁名 Ichthyoscopus lebeck (Block et Schneider) 披肩鰧英文名 stargazer,whitespotted stargazer 披肩鰧俗名 鱼鰧、
细鳞多板盾尾鱼拉丁名 Prionurus microlepidotus Lacépèd 细鳞多板盾尾鱼英文名 sawtail surgeonflsh 细鳞多板盾尾鱼纲目 刺尾鱼科 细鳞多板盾尾鱼
白斑狼绵鳚拉丁名 Lycodes tanakai (Parr) 白斑狼绵鳚英文名 Tanaka’s eelpout 白斑狼绵鳚纲目 狼绵鳚 白斑狼绵鳚产地及产期 东海水深100~370米处有分
六带拟鲈拉丁名 Neopercis sexfasciata (Temminck et Schlegel) 六带拟鲈英文名 saddle carrying gisn,sixband weever 六
少女鱼英文名 Coradion altivelis McCulloch 俗名 少女鱼 少女鱼产地及产期 我国只产于南海。 少女鱼介绍 吻突出。牙细弱。背鳍鳍棘8根,向后逐渐增长。体侧有深色横
琵琶鱼,又称“电光鱼”,是一种生活在海洋里的形状怪异的鱼类。体长一般为45厘米,最长可达2米。体色从褐绿色到灰黑色,各不相同,体表还具有杂色斑点。琵琶鱼身体扁平,头很大,背鳍和胸鳍发达,还有一条马鞭一
燕鳐鱼俗名 日本燕鳐、真燕鳐、飞鱼、文鳐、燕鱼 纲目 飞鱼科 产地及产期 我国主要产于南海和东海南部、海南岛东部和南部海区产量较多。4~5月份为捕捞旺季。 燕鳐鱼体长而扁圆、略呈梭形、一般体长2
大部分在珊瑚礁及岩礁地区发现的鳐鱼都可饲养在水族箱中。 在水族箱中,可以喂食富含营养的冰冻鱿鱼、淡水虾或其他动物性饵料。 如果鳐鱼适应了水族箱生活,可以控制食物供给量。 一个大的、圆形缸(500
拉丁学名 Centropyge bicolor 地理分布 马达加斯加。 繁殖方式 卵生。繁殖水温27-28摄氏度,属水草卵石生鱼类。雌鱼每次产卵时间较长,约3-5天完毕。 体形特征 体长6-10
俗名别名 紅斑連鰭 星点小龙 五彩麒麟 英 文 名 Scooter Red Blenny 拉丁学名 Synchiropus stellatus 地理分布 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繁殖方式 卵生。
俗名别名 加氏蝴蝶鱼 英文名 Gardner's butterflyfish 拉丁学名 Chaetodon gardineri 命名者及年份 Norman,1
俗名别名 军佬 英文名 Armitage angelfish 拉丁学名 Apolemichthys armitagei Apolemichthy armitagei
拉丁学名 Taeniura meyeni 俗名别名 黑斑条尾魟、迈氏条尾魟、牛屎魴(澎湖) 地理分布 西太平洋。 繁殖方式 卵胎生。 生活习性
拉丁学名 Pentapodus nemurus 地理分布 菲律宾、台湾。 繁殖方式 卵生。 习性 做间歇式的游行,很容易饲养。 体形特征 金燕子也
中文名:美国红雀 英文名:red damselfish 学名:hypsypops rubicunda 种属:辐鳍亚纲 > 鲈形目 > 雀鲷科 俗称
俗名别名:巨人斑 拉丁学名:Epinephelus Ianceolatus 地理分布:印度-太平洋。 繁殖方式:卵生。 体形特征:可达270(厘米
拉丁学名 Genicanthus melanospilus 地理分布 太平洋西部海域。 繁殖方式 卵生。 气候带 热带。 濒危状态 不在IUCN红
俗名别名 六帶拟唇鱼 英文名 Sixline wrasse 拉丁学名 Pseudocheilinus hexataenia 地理分布 西太平洋。 繁殖方式 卵生。 习性 性情温和。 体形特
拉丁学名 pseudocoris yamashiroi 地理分布 分布于中国台湾、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 繁殖方式 卵生。 习性 性胆怯,易饲养。
拉丁学名 amphiprion sebae 地理分布 印度洋中的珊瑚礁海域。 繁殖方式 卵生。 习性 喜欢躲在花朵般的海葵触手中。 体形特征 全身
拉丁学名 amphiprion clarkii 地理分布 印度洋、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和中国南海、台湾及菲律宾等地。 繁殖方式 卵生。 习性 栖息在微微摇动的海
俗名别名 银带石鲈 英 文 名 Striped Sweetlips 拉丁学名 Plectorhinchus diagrammus 地理分布 印度洋。
俗名别名:飞天鸟、蝠翼娃 英 文 名:Oriental flying gurnard 拉丁学名:Dactyloptena orientalis 地理分布:印度
俗名别名:条帶钝塘鳢 英 文 名:Red-banded prawn-goby 拉丁学名:Amblyeleotris fasciata 地理分布:中、西、南太平
俗名别名:花鳍鳗(mán) 英文名:Fimbriated moray 拉丁学名:Gymnothorax fimbriatus 发布者及年代:E. T. Be
俗名别名:斜帶栉眼虾虎鱼 英 文 名:Gold-streaked prawn-goby 拉丁学名:Ctenogobiops aurocingulius 地理分
英文名:Clown Goby, Black 拉丁学名:Gobiodon strangulatus 地理分布:印度洋。 繁殖方式:卵生。 生活习性
俗名别名:条纹矶塘鳢 英文名:Afele's fringefin goby 拉丁学名:Eviota afelei 种属:辐鳍鱼纲 > 鲈形目 >
俗名别名:子弹虾虎 英文名:Bullet Goby 拉丁学名:Amblygobius semicinctus 地理分布:印度洋。 繁殖方式:卵生。
俗名别名:杨氏吸虾虎、颏突珊瑚虾虎鱼 英 文 名:Whip coral goby 拉丁学名:Tenacigobius yongei 地理分布:印度、太平洋、台
俗名别名 吻鱼、吻嘴鱼、亲吻鱼、香吻鱼、接吻斗鱼、桃花鱼、钉口鱼 品种 身体的颜色主要呈肉白色,形如鸭蛋。人工饲养时也有青灰色的,为罕见品种。接吻鱼其他还有一种呈淡青色的品种,不过并不多见
俗名别名 蓝斑马(香港)。 地理分布 分布在中西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范围包括台湾至土木土群岛(TuamotoIslands),北至琉球群岛(RyukyuIslands),南至新喀里多尼亚与奥
俗名别名 贝鲁士神仙(台湾)、胜利女神(台湾)。 地理分布 分布在东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范围包括科科斯群岛(Cocos-KeelingIslands)、菲律宾、帕劳群岛(Palau)
地理分布 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 体形尺寸 100~150mm 繁殖方式 浮性卵、不筑巢 食性 杂 缸水温度 22~26℃ 简介 体卵形,侧扁。体色银白,略带
俗名别名 燕赤鮨 拉丁学名 Chelidoperca hirundinacea 地理分布 太平洋、台湾、南海。 繁殖方式 卵生。 体形特征 长达15(厘米)。本种鱼鱼体淡红色,具深红色横带,两
俗名别名 斑鳍雀鲷 班卡雀鲷 英 文 名 Speckled damselfish 拉丁学名 Pomacentrus bankanensis 地理分布 西太平洋海域。 繁殖方式 卵生。 体形特
首页 上一页 [ 第1页/共24页 ] 下一页 尾页
本类推荐文章
  • 暂无相关内容
本类最新文章

© 2010-2030 HuaNi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3815864 e-mail:service@antso.cn

吉ICP备13004070号-3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