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名别名 红闪电
拉丁学名 centropyge ferrugatus
地理分布 分布于大西洋的珊瑚礁海域。
繁殖方式 卵生。
体形特征 体长8-10CM,椭圆形。眼睛靠近身体前方,头部粉红色
拉丁学名 apogon aureus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
繁殖方式 卵生。
体形特征 体长10-12cm,椭圆形。体侧的侧线有粒粒黑点,清晰可见。背部灰褐色,腹部黄色
拉丁学名 anthias pleurotaenia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
繁殖方式 卵生。
体形特征 体长8-10cm,椭圆形。体鲜红色,体侧鳃盖后方各有一个紫色红印,
英 文 名 Ternate Damsel
拉丁学名 Amblyglyphidodon ternatensis
地理分布 分布在西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范围包括印度尼西亚至所罗门群岛(Solomo
俗名别名 花狗头 地图鲀
英 文 名 Map puffer Map Pufferfish
拉丁学名 Arothron mappa
地理分布 印度洋。
繁殖方式 卵生。
习性 有一定攻击性。贪
地理分布 印度洋及太平洋珊瑚礁海域。
繁殖方式 卵生。通常是在雌鱼地盘中的小沙洞内进行,而雌鱼的地盘又在雄鱼的领域之内。雌鱼产卵时,有的是一边游一边产卵;有的是在选择好的地点上产卵。而所产下的卵是沉
拉丁学名 plectorhinchus diagramma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
繁殖方式 卵生。
体形特征 体长15-20cm,头部淡黄色有棕色花纹,眼睛靠近头顶。胸鳍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礁岩海域,我国南海也有分布。
繁殖方式 卵生。
气 候 带 热带
濒危状态 不在IUCN红皮书中
体形特征 体长8~10厘米。体狭长。体表自头部到尾部有一条宽大的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
繁殖方式 卵生。
习性 暖水性底层鱼类。栖息水深可达900米。
体形特征 体长一般在110毫米以下。
食性 以吻触手顶端的球状穗诱捕小鱼等为食。
水温 26
拉丁学名 cetoscarus bicolor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
繁殖方式 卵生。
习性 鱼休息时体表分泌一层粘液形成气泡状,将身体包裹在里边。牙齿尖利,可以咬碎石珊
地理分布 分布于东印度洋珊瑚礁海域。
繁殖方式 卵生。
气 候 带 热带。
濒危状态 不在IUCN红皮书中。
习性 背鳍和臀鳍上的刺骨尖锐有毒。它们没有什么天敌,也从不攻击别的鱼,可以和所有鱼
俗名别名 花面雀
拉丁学名 paraglyphidodon oxyodon
地理分布 中国南海、台湾和菲律宾、太平洋的珊瑚礁水域。
繁殖方式 卵生。
体形特征 体长5-6cm,椭圆形。体墨黑色
拉丁学名 euxiphipops xanthometapon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珊瑚礁海域。
繁殖方式 卵生。
习性 喜欢啄食软珊瑚等无脊椎动物。
体形特征 体长30-40cm,椭
俗名别名 尖吻鲀
英 文 名 Harlequin filefish
拉丁学名 Oxymonacanthus longirostris
地理分布 印度、太平洋。
繁殖方式 卵生。
习性 喜欢在
英 文 名 Seargentmajordamsel
拉丁学名 Abudefdufsaxatilis
地理分布 太平洋。
繁殖方式 卵生。
气 候 带 热带。
濒危状态 不在IUCN红皮书中。
俗名别名 三角蝴蝶鱼
英 文 名 Triangle butterflyfish
拉丁学名 Chaetodon triangulum
地理分布 东印度、菲律宾、台湾、南海等海域。
繁殖方式 卵生
俗名别名 长吻镊口鱼 长嘴柠檬
英 文 名 Longnose butterflyfish(proboscis)
拉丁学名 Forcipiger longirostris
地理分布 印度、太平洋、
拉丁学名 pomacanthus imperator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
繁殖方式 卵生。
习性 喜欢啄食软珊瑚等无脊椎动物。
体形特征 体长30-38cm,卵圆形。
俗名别名 印度斑竹鯊、長鰭斑竹鯊
英 文 名 Slender bambooshark
拉丁学名 Chiloscyllium colax
地理分布 台湾。
繁殖方式 卵生。
习性 本种鱼是一种
俗名别名 Barber(香港)
英 文 名 Blacknosed Butterflyfish、Black-nosed
拉丁学名 Johnrandallia nigrirostris
地理分布
英 文 名 Thornback Stingray
拉丁学名 Platyrhinoidis triseriata
地理分布 墨西哥、东太平洋。
繁殖方式 卵生。
习性 性情凶猛。在野外,它通常把
俗名别名 半帶皺唇鯊
拉丁学名 Triakis Semifasciata
地理分布 东太平洋珊瑚区海域。
繁殖方式 卵生。
体形特征 可达210(厘米)
食性 肉食性。
护理 水温:24~
俗名别名 刺鲀
拉丁学名 diodon hdacanthus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海域。
繁殖方式 卵生。
气 候 带 热带。
濒危状态 不在IUCN红皮书中。
习性 全身布满硬
俗名别名 三带马夫鱼 金口马夫鱼
英 文 名 Threeband pennantfish
拉丁学名 Heniochus chrysostomus
地理分布 中部至西部太平洋。
繁殖方式 卵生。
英 文 名 Black Cap Basslet
拉丁学名 Gramma melacara
地理分布 加勒比海。
繁殖方式 卵生。
习性 性情温和。
体形特征 长达10(厘米)。
食性 肉食
俗名别名 王子雀鲷 公主魔
英 文 名 Ocellate damselfish
拉丁学名 Pomacentrus vaiuli
地理分布 中太平洋。
繁殖方式 卵生。
习性 性情温和。此鱼喜
拉丁学名 Spiloticthys pictus
地理分布 台湾、西太平洋、南海。
繁殖方式 卵生。
习性 此种鱼数量极多饲养容易,生长快。
体形特征 本种鱼白色的鱼体上带黑色条纹并有褐色小斑
俗名别名 仙女刺盖鱼 仙女刺蝶鱼 半月仙
英 文 名 Purplemask angelfish
拉丁学名 Centropyge venustus Holacanthus venustus
地理分
俗名别名 雷氏钝虾虎鱼 红线古B
英 文 名 court jester goby
拉丁学名 amblygobius rainfordi
地理分布 珊瑚海
繁殖方式 卵生。
习性 性情温和。胆
拉丁学名 monotaxis grandoculis
地理分布 分布于中国南海、印度、菲律宾、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
繁殖方式 卵生。
体形特征 体长20-30cm,椭圆形。眼睛较大,位于头顶,北
拉丁学名 Synanceia verrucosa
地理分布 印度、太平洋、台湾海域。
繁殖方式 卵生。
习性 背鳍棘基部之毒腺有神经毒,足以使人致命,潜水时要特别小心。其貌不凡,伪装、拟态功夫好
俗名别名 四带笛鱼(尉) 、四间画眉、四线笛鲷
地理分布 印度洋至太平洋:红海、东非,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
繁殖方式 卵生。
气 候 带 热带。
濒危状态 不在IUCN红皮书中。
习性
俗名别名 火魔
英 文 名 fire damselfish
拉丁学名 paraglyphidodon sp.
地理分布 西太平洋。
繁殖方式 卵生。
习性 性情凶猛,对其他鱼有攻击性。
体
俗名别名 黑肚弹 布尔萨
英 文 名 Bursa Triggerfish
拉丁学名 Rhinecanthus verrucosus
地理分布 珊瑚海,塔西提岛,印度洋。
繁殖方式 卵生。
习
俗名别名 花牛角
英 文 名 Thornback cowfish
拉丁学名 Lactoria fornasini Lactoria fomasini
地理分布 印度、太平洋。東非到夏威夷與拉帕群
拉丁学名 Anthias alleni
地理分布 菲律宾、台湾。
繁殖方式 卵生。
习性 喜在珊瑚礁区40米以下暗礁顶部活动。
体形特征 本种鱼体形与前种鱼类似,背上有一条形红斑。
护理 水
俗名别名 圆鰻
拉丁学名 Gorgasia taiwanensis
地理分布 台湾。
繁殖方式 卵生。
体形特征 长达74.1(厘米)。身体纤细和铅笔粗细差不多,体长尾尖硬,头部较长,头部小孔
俗名别名 白背帶丝虾虎鱼
英 文 名 White-backed shrimpgoby
拉丁学名 Cryptocentrus albidorsus
地理分布 日本、琉球群岛。
繁殖方式 卵生。
俗名别名 夏威夷栉齿刺尾鱼 夏威夷吊 火焰吊
英 文 名 Chevron tang
拉丁学名 Ctenochaetus hawaiiensis
地理分布 夏威夷
繁殖方式 卵生。
习性 性情
俗名别名 紫喉 紫后 紫鲈 紫紅花鮨 叉尾异唇鱼
英 文 名 Amethyst anthias
拉丁学名 Pseudanthias pascalus Mirolabrichthys pasca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