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季气温低于5℃的情况下,花叶万年青极易遭受寒害,此时应及时采取挽救措施,否则会造成死亡。
微度寒害 叶片下垂,叶面失去应有的光泽。此时,只要将花叶万年青搬到温度较高的地方,
三色堇被炭疸病感染后,叶片上往往会出现黄褐色的圆形斑点,以后渐渐扩大连成片,并且表面出现黑色的圆点。发病的规律是4月上旬从老叶开始,到了梅雨季节发病较厉害,进入7月份后逐渐中止,8月秋雨连绵或频繁的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黄绿色斑块,边缘不明显;直径为4-12mm。叶片背面相应部位产生黄褐色夏孢子堆,后期在灰褐色病斑中长出褐色柱状毛发物,长约2mm,即
牡丹感染锈病后,叶片裉绿,表面出现黄褐色至赤褐色的小病斑,病斑背面出现淡橙色至橙黄色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可在草本寄主上重复浸染。生长后期,病叶背面长出褐色柱形毛状物,即病菌冬孢子柱,散生或聚生。
症状 叶表面出现大小不同的苍白色斑点,一般直径为3-7毫米大小的圆斑。一叶中少时1~2个病斑,多时可达30个病斑。病斑中部逐渐变褐色,正面散生十分细小黑点,放大镜下绒毛状,具数层同心轮纹。相邻病
美人蕉锈病是我国南方城市中常见的病害,发病率很高。感病初期,病叶两面均出现黄色水渍状圆形小斑,尤以叶背为多。后期小圆斑增大,并有橙黄色至褐色的疱状突起,边缘有黄绿色晕环,直径2-6毫米,疱状突起表皮
分布 世界很多国家如日本、美国以及东欧等国家都有报道。上海、北京、南宁、南昌、杭州等地均有发现。
症状 患病美人蕉叶子上发病初期为褪绿小点或花叶;严重时叶子畸形、卷曲、黄化,甚至枯萎,
分布 上海、杭州、武汉、厦门、成都、长沙、贵阳、重庆。
症状 危害叶片和嫩枝。叶片上初为黑色小点,扩展成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央灰白色,着生小黑点,边缘褐色至暗褐色,与健康组织界
分布 吉林、上海、河北、安徽、四川、江苏。
症状 叶片上病斑近圆形,叶尖叶缘病斑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隆起,外缘紫红色,直径1~4毫米,后期出现小黑点,病斑集中时邻近叶面变
分布 上海、杭州、南昌、南通、合肥、成都等地。
症状 叶片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较大,叶片边缘发病较多,病斑褐色,后期中央灰白色至灰褐色,外缘有明显的红黄色晕圈,以后病斑上出现轮生排
症状 该病主要浸染叶片,感病初期叶片有褐色小斑点发生,逐渐扩大成黄褐色至灰褐色不规则形的大病斑。病部稍下陷,边缘略隆起。后期病斑干枯,上面长有黑色小粒点。
病原及发病规律 病原为一种真
别名 根茎腐烂病。
分布 南京、合肥、天津、青岛、杭州、唐山、贵阳等地。
症状 茎基和叶片都可发病;茎基部先产生水渍状小斑,逐渐变成浅褐色斑,迅速扩大向上下蔓延,组织腐烂,导
分布 上海、南京等地。
症状 主要发生在近地面的根颈部,呈现水渍状黄褐色至红褐色湿腐,患病部位表面布满白色绢丝状菌丝,并向土表蔓延;以后菌丝上产生菌核,菌核初为白色,后转黄色、红褐色到
症状 该病危害植株叶、茎及果实,病害发生后扩展迅速而猛烈。叶片病斑不定形,似开水烫过一般。植株倒伏,叶片萎蔫下垂;潮湿环境下,长有,白色绵状霉层;果实上病斑呈水渍状腐烂,潮湿时果实上长满白色绵状
分布 上海、杭州。
症状 茎叶受害后,近地面的茎叶呈水渍状变色腐败、褐色;病害扩展时,叶柄也发生腐烂,受害部位出现灰黄色霉层。严重时整株黄化、枯死。在潮湿条件下,病部均形成灰褐色霉层,
分布 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等地,广州、南京发生较重。
症状 叶片上产生紫褐色到茶褐色小斑,逐渐扩大为具有同心轮纹的圆形至近圆形斑,直径2~5毫米,边缘暗褐色,中央灰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叶上产生圆形或半圆形病斑,褐色至黄褐色,直径2~10毫米,同心轮纹明显,叶片变小,轻微畸形,植株也会矮化。发病后期病斑上生淡黑色霉层,为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严
芍药红斑病又称芍药褐斑病。是栽培芍药中最常见的重要病害,我国各地均有发生。红斑病使芍药叶片早枯,连年发生能削弱植株的生长势,使植株矮小,花少、花小直至植株枯死。
症状 此病主要为害叶片,也
症状 病株叶片有浅黑褐色不规则形的斑块,后变黄枯萎下垂。线虫集合于花芽则引起瞎芽。另一种症状是植株新生的叶片增厚畸形,过度分枝形成簇顶,后逐渐回枯。
病原物 Aphelenchoide
症状 叶上发病。初生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直径3-5毫米褐色圆形斑纹。叶的背面出现轮状夏孢子层,病斑进一步扩大,叶的表面呈暗褐色的轮纹斑。病斑相互融合造成整个叶片枯死。
病原物 Pucc
分布 天津、杭州、南京、广州、汕头、昆明等地。
症状 叶片上产生淡绿色水渍状针头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至近圆形斑,略隆起,病斑径长5~lO毫米,黑褐色,周围水渍状,黄色,病斑间可连接成不
症状 叶、茎发病。叶上初生水浸汰小斑点,逐渐扩大,成为大型不规则型的褐色病斑。叶片病斑沿叶脉扩展呈黑色水浸状,进而向茎部发展。茎部病斑为纵向细长干腐状,病斑绕茎一周,使受害处以上枯萎,以后受害部
症状 叶色淡不均呈花叶状。
病原物 为小西葫芦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 (ZYMV)。
传染途径 蚜虫为传毒媒介,但以棉蚜(瓜蚜)最为
症状 丽格秋海棠上表现出叶黄斑驳,有较大、圆形的褐色坏死斑,叶柄上的叶脉变褐、坏死。
病原物 为凤仙坏死病毒Impatiens Necrotic Spot virus (INSV),该
症状 感病的植株,幼叶淡灰色,叶变扭曲,上覆一层白粉,严重时叶片枯萎、花朵小而少,甚至不能开花,病菌也可浸染花柄、茎等部位。
病原菌及发病规律 病原为蔷薇单丝壳茵(Sphaerothe
症状 发病部位主要是叶、叶柄及嫩茎,也可危害花梗及萼片。受害叶片初期在叶上有浅绿色小斑。后逐渐变成淡黄色,周围有褪色的晕圈,边缘不明显,后期病部背面产生白色疤状突起,直径1-2㎜,表皮破裂时,散
分布 我国普遍发生。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其他幼嫩组织,叶片病斑初为淡黄色水渍状边缘不清晰的小斑点,后黄色至褐色,多角斑,斑间可相互连接成大斑;潮湿时叶背病斑产生白色至灰白
症状 黑斑病主要危害菊花的叶片,病害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感病的叶片最初在叶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一的紫褐色病斑,后期变成黑褐色或黑色,直径2-10毫米。感病部位与
症状 大丽花、切花大丽花在延晚栽植过程中经常遇到寒害和冻害。北方秋末冬初遇有寒流侵袭,一夜间,常致大丽花叶片呈水渍状,造成枝叶凋萎。
病原 低温是大丽花早春或晚秋受冻的重要因素,尤其是
分布 我国普遍发生。又名萎缩病。俗名"黑斑",是葡萄的重要病害。
症状
危害绿色幼嫩部分。叶片初起出现针头状红褐色至黑褐色点,外有黄色晕圈,扩大后圆形至不规则形,1-4毫米,中央
分布 上海、杭州、南昌、大连、丹东、青岛、济南、南京、武汉。
症状 主要在叶片上形成褐斑,病斑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深褐色,中心淡褐色,直径5~10毫米,上生绒状黑色小点,严重时
分布 我国北方地区。
症状 主要发生在叶片,以叶片正面为主,产生白色粉状圆斑,扩大后整叶布满一层白粉,颜色逐渐变为灰白色。秋季在白粉层上产生初为黄色,后加深为黑色的球形颗粒,是病菌的闭
别名 吉林称为灰斑病,北京称为褐斑病。
分布 全国各地都有发生。
症状 叶片发病开始为淡黄色小点,不久下陷,扩大形成圆形至近圆形病斑,稍具轮纹;后期边缘红褐色,中央灰白色到浅
危害大丽花的线虫主要有仙客来抱囊线虫、菊花叶枯线虫等。仙客来抱囊线虫存在于土中,大雨花的根受到侵染后产生大大小小的根瘤,受害植株生长矮小,枝叶萎黄。菊花叶枯线虫一般从气孔处侵入,对大丽花的叶、花。花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出苗后1个月植株下部染病时,在叶片上生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大小,1~5mm,严重的扩至半叶以上,病叶从下向上调萎下垂,块根生长缓慢,分生受抑制,开花小且少,花株早衰,严重
症状 根和块根被病菌侵染后变褐腐烂,地上部叶片萎蔫,下垂枯死。横切病根、茎,木质部呈黄褐色,并有细菌脓液溢出。
病原 为青枯病原菌Pseudomons solanacearum E.F
症状 叶片上产生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的病斑,直径3~15mm.后期病斑中部变成黄褐色或灰褐色,边缘深褐色,具轮纹.潮湿时可见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该病多发生在8~9月。
症状 植株在湿七中感病时发生枯萎、倒伏。病害主要发生在茎和块根上。在大田中,初期近地面的茎部产生水渍状软腐斑,上部的叶片即萎蔫,不久茎杆内薄壁组织分解,只有纤维存在,并生长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以后
症状 灰葡萄孢阶段主要为害花器、嫩枝和叶片。芽、嫩枝受侵染变褐或软腐。染病花瓣褪色或变褐,湿度大或雨后所有受侵染的部位,均可见到灰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受害严重时病部腐烂、死亡。
症状 花部易受侵害变褐,进而发生软腐,重者花蕾不能开放,上生灰色霉状物(病原菌子实体)。因此,灰霉病亦称花腐病。叶上发病,则发生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病斑,病斑常发生于叶缘,淡褐色至褐色,有时显轮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