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名别名
黄秋葵
拉丁学名 A.belmoschus moschatus Medicus
地理分布
产于亚洲热带与我国广东、海南、云南。
繁殖培育
用播种繁殖。
特征
锦葵科黄
拉丁学名 Callirhoe involucrata (Torr.et A.Gray
繁殖培育
早秋或春季播种,秋季分株,也可于早春嫩枝扦插繁殖。
特征
锦葵科罂粟葵属,多年生草本,具白色
俗名别名
旋花羊角拗
拉丁学名 Strophanthus gratus
地理分布
原产非洲热带。我国云南、广东有栽培。
繁殖培育
可用扦插、压条或高压法,春至夏季为适期;生性强健,不
俗名别名
端午锦、一太红
英 文 名 Hollyhock
拉丁学名 Althaea rlsea cav
植物类型
宿根花卉。
地理分布
原产我国,现各国都有栽培。
繁殖培育
俗名别名
玫瑰茄、山茄、罗塞耳、卡凯蒂
拉丁学名 Hibiscus sabdariffa
地理分布
原产非洲与亚洲。
繁殖培育
播种法繁殖,可于春季将种子直播于园地或房前屋后、田野隙
拉丁学名 Hibiscus coccineus
地理分布
原产北美。
繁殖培育
春季进行播种繁殖,也可于早春进行分株繁殖。
特征
多年生草本,株高1-3m,茎粗壮直立。单叶互生,掌状
拉丁学名 Callirhoe inwolucrata
植物类型
多年生草本花卉。
地理分布
原分布在美国中部及南部各州。多年生匍匐性草本。
繁殖培育
移植困难,只能播种在栽植地点;分
拉丁学名 Wiola wittrockiana Gams
繁殖培育
播种或扦插繁殖。
特征
堇菜科堇菜属,多年生草本。株高15-25cm,茎多分枝。叶卵形,近心形、椭圆状披针形及楔形。花腋
俗名别名
松藻
拉丁学名 Ceratophyllum demersum
地理分布
世界广布。我国各地池沼中常见。
特征
多年生沉水草本。有分枝。叶4-12枚轮生,裂片细线形,仅一侧有
拉丁学名 Chloranthus fortunei
地理分布
产苏南各地,生在阴湿草丛中或林下;我国华东各省均有分布。
繁殖培育
植株丛生性强,每年自根颈部多发新的根蘖,可将多年生老株脱盆
俗名别名
九节花、九节茶、接骨莲、竹节草
拉丁学名 Sarcandra glabra
地理分布
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
繁殖培育
用扦插或分蘖繁殖。
特征
茎与枝均有膨大的节
拉丁学名 Hibiscus schizopetalus
地理分布
原产非洲热带。
繁殖培育
用扦插法繁殖。栽培管理与扶桑相似。
特征
为灌木,株高2m左右,分枝下垂,叶片卵圆形,边缘有锯齿
俗名别名
玉树、景天树.肉质万年青
拉丁学名 Crassula portulacea
地理分布
原产南非南部。
繁殖培育
多用嫩枝或叶片扦插。夏季需适当遮荫,高温炎热,通风不良易引起叶片脱
拉丁学名 Echeveria Black Prince
地理分布
分布广泛,非洲的热带地区和美洲热带地区均有分布。
繁殖培育
黑王子的繁殖,可在生长期间用掰取成熟而完整的叶片进行扦插,插前晾1
拉丁学名 Kalanchoe thyrsifolia
植物类型
多年生草本花卉。
地理分布
原产南非开普省东部和德兰士瓦省。
繁殖培育
唐印的繁殖,可在生长季节进行扦插、芽插、叶插或用带叶
俗名别名
平和、佛座莲、佛座莲花、观音座莲
拉丁学名 Sempervivum tectorum
地理分布
原产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山区。
繁殖培育
长生草的繁殖可在生长季节剪
俗名别名
金晃星、绒毛掌
拉丁学名 Echeveria pulvinata
地理分布
原产墨西哥。
繁殖培育
锦晃星的繁殖可在生长期间进行扦插,枝插、叶插均可成活。枝插一般切取带有叶片的顶
俗名别名
紫叶莲花掌
拉丁学名 Aeonium arboreum Atropureum
地理分布
原种莲花掌产于加那利群岛。
繁殖培育
黑法师的繁殖,可在生长期间剪取健壮、充实的肉质茎,在
拉丁学名 Sedum aizoon
植物类型
宿根花卉。
地理分布
分布于我国北部和长江流域各省。江苏各地均栽培。
繁殖培育
一般采用分株扦插繁殖,春夏与早秋及冬季大棚扦插即活,成活率高达
玫瑰木槿拉丁学名 Hibiscus Duede Brabaul
玫瑰木槿特征
落叶灌木,株高2.5-3.0米,冠幅1.5-2.0米,花期7-10月,花玫瑰红色,重瓣,花
拉丁学名 Sedum album
地理分布
产于欧洲、西亚和北非。
繁殖培育
用分株和扦插法繁殖,扦插可用小枝或叶片为插穗,极易生根。极耐干旱,忌湿涝。越冬温度10℃以上。
特征
植株低矮
拉丁学名 Hibiscus tiliaceus
植物类型
常绿灌木类。
地理分布
华南。
特征
树冠圆伞形,花黄色,夏至秋季开花。
习性
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 干早瘠
毛叶莲花掌拉丁学名 Aeonium simsii
毛叶莲花掌又名墨染。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环境。不耐寒,耐干旱,但怕高温。要求排水良好、透气的沙壤土。冬季温度不低于6℃。
栽培:毛
俗名别名
八宝、蝎子茸
拉丁学名 Sedum Spectabile
地理分布
原产于我国,各地园林都有栽培。
繁殖培育
以扦插,分株繁殖为主,在春季进行,也可进行播种繁殖。
特征
多年
俗名别名
串珠草
拉丁学名 Sedum marganianum
地理分布
原产墨西哥,世界各国多有栽培。
繁殖培育
扦插繁殖。剪取嫩枝直接插入素沙温床,在25℃湿度条件下,25天即可生根发
拉丁学名 Sedum emarginatum
植物类型
多年生草本花卉。
地理分布
分布于红花、三堆河等地。生长于海拔600-1400米的明湿岩石上。
特征
为多年生匍甸状肉质草本。
俗名别名
旌节花、水凉子、萝卜药、通花、通草
拉丁学名 Stachyurus chinensis
地理分布
原产我国。越南也有。
繁殖培育
一般用播种繁殖,秋播或春播均可。
特征
俗名别名
水凉子、萝卜药、通草
拉丁学名 Stachyurus chinensis
地理分布
产中国四川。
繁殖培育
一般播种繁殖,也可用半成熟枝扦插繁殖。
特征
高约3m,树
拉丁学名 Liquidambar styraciflua
地理分布
美国东部。
繁殖培育
播种繁殖。
特征
落叶大乔木。
习性
秋天,掌状5裂的叶片色彩丰富,有黄、红、紫及各种深浅
俗名别名
宝石花、石莲掌、莲花掌
拉丁学名 Crassulaceae Graptopetalum paraguayense
地理分布
原产于墨西哥,现世界各地均栽培。
繁殖培育
常用扦插繁
俗名别名
缅栀子、蛋黄花
英 文 名 Mexican Frangipani
拉丁学名 Plumeria rubra.acutifolia
植物类型
落叶灌木类。
地理分布
原产于美
俗名别名
滇蜡瓣花
拉丁学名 Corylopsis yunnanensis
地理分布
产于云南西部、四川西南部。
繁殖培育
用播种或扦插繁殖。
特征
落叶灌木,枝有柔毛。叶互生
俗名别名
花叶蔓长春花、金边小蔓长春花
拉丁学名 Vinca major Variegata
繁殖培育
分株法,春至秋季为适期。栽培以腐叶土为佳,排水需良好。
特征
茎枝纤细,伸长呈
俗名别名
盆架子
拉丁学名 Winchia calophylla
植物类型
常绿乔木类。
地理分布
华南;热带季雨林及雨林区。
特征
花白色,4-7月开花。
习性
喜光,
俗名别名
糖胶树
拉丁学名 Alstonia scholaris
植物类型
常绿灌木类。
地理分布
华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热带季雨林及雨林区。
特征
树冠近椭圆形,分枝逐
拉丁学名 Allemanda cathartica
植物类型
常绿灌木类。
地理分布
华南。
繁殖培育
大花软枝黄蝉的繁殖一般以扦插为主,早春取去年生的枝条或夏初取当年生的嫩枝扦插
俗名别名
红花文藤
拉丁学名 Mandevilla sanderi
地理分布
原产巴西。
繁殖培育
可用扦插法,春至秋季为适期。插穗使用发根剂处理,能提高发根率。栽培以肥沃的腐殖质壤土最佳
拉丁学名 Zingiber zerumber
地理分布
分布于我国海南和广东东部,以及印度至马来半岛。
繁殖培育
当春季发生新枝时分株繁殖。
特征
具块状根茎。叶成二列,叶鞘抱茎。叶
拉丁学名 Trachelospermum.jasminoides var. variegat
繁殖培育
繁殖用扦插法,极易成活。
特征
五彩络石为常绿蔓性藤本植物。匍匐生长,茎具白色乳汁,
俗名别名
阳春砂仁
拉丁学名 Amomum villosum
地理分布
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
繁殖培育
常用分株和播种法繁殖。播种宜在8~9月种子采收后即播,2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