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名别名
紫茉莉、夜饭花、潮来花、夜娇娇、洗澡花
拉丁学名 MirabiliS jalapa L
地理分布
原产美洲热带。
繁殖培育
播种法繁殖,也可用块根繁殖,暖地可露地越冬。
特征
俗名别名
狭叶角蒿、毛子草
拉丁学名 Incarvillea arguta
地理分布
产于我国西南,分布于西藏、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带。
培育
用播种育苗繁殖。
特征
奇数羽状复叶,互
俗名别名
三角梅、三角花、南美紫茉莉
拉丁学名 Bongainvillea brasiliensis Raeusch
地理分布
原产巴西、秘鲁、阿根廷。
特征
蔓性常绿灌木.枝叶生长茂盛,
拉丁学名 Catalpa bungei
植物类型
落叶乔木类。
地理分布
黄河流域至淮河流域;南部暖带落叶阔叶林区;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区。
特征
树冠长圆形,干直荫浓。花白色有紫
俗名别名
黄花楸、木角豆、木叶梧桐
英 文 名 Catalpa
拉丁学名 Catalpa ovata
类型
落叶乔木类。
地理分布
原产我国,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日本也有。
培育
俗名别名
千张纸、玉蝴蝶、朝简
拉丁学名 Oroxylum indicum
地理分布
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海南、广东、福建。
繁殖培育
用播种繁殖。
特征
叶对生,2-3回羽
拉丁学名 Dolichandrone caudafelina
地理分布
产中国海南、广西及云南。
繁殖培育
播种繁殖。
特征
株高达15m。树皮灰黄色,薄片状剥落。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7
俗名别名
紫葳
英 文 名 Chinese Trumpetcreepe
拉丁学名 Campsis
植物类型
落叶藤本类。
地理分布
原产于我国中部,长江中下洲,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山谷
俗名别名
尖叶蓝花楹
拉丁学名 Jacaranda acutifolia
植物类型
落叶乔木类。
地理分布
原产于南美,我国南方一些省市早有引种。
培育
用播种繁殖。
特征
叶对生
拉丁学名 Aesculus hippocastanum
地理分布
原产希腊和阿尔巴尼亚的山区。在北京、杭州、上海、青岛等地已有栽培。
繁殖培育
播种繁殖。应避免种植在干燥地区。根系要通过覆盖措
拉丁学名 Incarvillea sinensis
地理分布
分布于东北、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内蒙、甘肃。
培育
种子自播繁殖。
特征
1年生直立草本,被微柔毛。茎圆柱状,有条纹。叶在
拉丁学名 Mertensia maritima
地理分布
常见于中国北部滨海地区。
培育
播种需保持湿润。
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60厘米。单叶互生,全缘,常有透明斑点,基生叶有柄,茎生叶无
俗名别名
史塔珠蕨
拉丁学名 Cryptogramma stelleri
地理分布
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青海、新疆、西藏等地。
繁殖培育
用孢子繁殖。
特征
根状茎横走,有稀疏的棕
拉丁学名 Maranta leuconeura Eryrophlla
地理分布
原产巴西。
特征
株型矮小,生长缓慢。叶片常横向生长,椭圆形,长10-12cm,宽5-6cm。叶色具犹如鲱鱼骨状
俗名别名
白纹竹芋
拉丁学名 Maranta leuconeura Variegata
特征
株高40-100cm。叶长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浑圆,长30-40cm,宽10-12cm,绿色,具
拉丁学名 Calathea ornate cv. Roses-lineata
地理分布
原产于美洲热带、巴西等地。
繁殖培育
以分株繁殖为主,在春末夏初结合换盆进行。
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
拉丁学名 Stromanthe amabilis
地理分布
原产巴西。
特征
植株生长茂密,叶片长椭圆形。叶面淡绿色,沿羽状侧脉有银灰色平行斑条,叶背灰绿色。
用途
为很好的盆栽观叶植物。
拉丁学名 Calathea rufibarba Fenzl
地理分布
原产巴西。
繁殖培育
分株繁殖。
特征
竹芋科肖竹芋属,株高25-40cm,丛生。叶倒披针形或披针形,边缘波状,叶长约
俗名别名
簕杜鹃、葛、三角花、叶子花
拉丁学名 Bougainvillea glabira
地理分布
原产巴西。在我国华北地区常见栽培。
繁殖培育
扦插繁殖,四季都可进行,最适季节为2-4
拉丁学名 Maranta leuconeura
地理分布
原产于南美洲热带雨林区。
繁殖培育
盆栽培养土的配制以腐叶土4份、草炭土4份、1份细沙再加少量有机肥混合。盆土宜微酸性。栽植时,盆底部
俗名别名
筋头竹、棕竹
拉丁学名 Rhapis excelsa
植物类型
常绿灌木类。
地理分布
华南、西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热带季雨林及雨林区。
培育
多用分株和扦插繁殖。分株
拉丁学名 Anchusa azurea
地理分布
原分布于地中海,现广泛栽培,北美几近野生。
繁殖培育
可用播种、扦插、分株等法繁殖。
特征
株高1.5m,全株开展,松散状,被粗毛。叶匙形
俗名别名
白水草、银毛树
拉丁学名 Messerschmidia argentea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包括东非沿岸、亚洲、澳大利亚及玻里尼西亚等海岸地区。
培育
种子繁
俗名别名
紫草根
拉丁学名 Symphytum asperum
地理分布
分布于朝鲜、日本、澳大利亚。我国引种栽培。
培育
种子发芽率很低,一般将主根切成短节。
特征
丛生型多年生草本
俗名别名
老勿大、平地木、地橘子、矮地茶
拉丁学名 Ardisia japonica
地理分布
产于中国陕西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分布广,东起江苏、浙江,西至四川、贵州、云南,南达福建、广西、广
俗名别名
大罗伞、硃砂根
拉丁学名 Ardisia crenata
地理分布
产于陕西、长江流域各省及福建、广西、广东、云南、台湾等省区。
繁殖培育
繁殖可用播种法和扦插法。播种于当年秋冬
俗名别名
红凉伞
拉丁学名 Ardisia crenata
地理分布
长江流域以南。
繁殖培育
播种、扦插。
特征
常绿小灌木,株高0.4-1m,叶互生,质厚有光泽,边缘具钝齿,有红叶
拉丁学名 bougainvillea glabra choisy
地理分布
原产巴西,我国华南、西南各地均栽培于庭院或作攀缘植物,长江以北可作温室花卉栽培。
培育
以扦插繁殖为主,也可高压条繁
俗名别名
二色竹芋
拉丁学名 Maranta bicolor
地理分布
原产巴西。
繁殖培育
主要用分株繁殖,多于春季3-4月结合翻盆进行分株,将老盆脱出后,除去土,将植株自然分离后上盆种
分布 杭州、上海、南京、广州、长沙、济南、福州等地。
症状 病斑发生在叶缘或叶尖,初为淡褐色小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不断向肉扩大,红褐色至灰褐色,边缘深褐色,病斑有时可占叶面一半,卷曲易碎,上生黑色小
症状 大丽花、切花大丽花在延晚栽植过程中经常遇到寒害和冻害。北方秋末冬初遇有寒流侵袭,一夜间,常致大丽花叶片呈水渍状,造成枝叶凋萎。
病原 低温是大丽花早春或晚秋受冻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寒流侵袭或突然
症状 大丽花病毒病有多种。主要有花叶型、矮缩型和环斑型三种。花叶型 叶片细小,出现淡绿与浓绿相间花叶或浅黄斑点,严重的叶片变为斑驳,沿中脉及大的侧脉形成浅绿带,即“明脉”。矮缩型 植株矮小、朽住不长。
分布 全国各地都有发生。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嫩茎及花芽。一般下部叶片先发病,出现近圆形、白色至灰白色粉状斑;逐渐扩大,或粉状斑相互连接,最后全叶布满灰白色粉末,严重时,叶片扭曲畸形,下垂,脱落;花
分布 天津、唐山、包头、杭州、上海、苏州、郑州、汕头、深圳。
症状 病斑发生于叶片的边缘或中部,半圆形或圆形。几个病斑相连时,成波纹状,正反两面都有,正面比背面颜色深,病斑灰白色或灰褐色;后期在病斑
分布 全国各地都有发生。
症状 叶、叶柄、茎杆均可受害,本病多发生在植株下部叶片上。叶片病斑初起为浅黄褐色小斑,后扩大为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的大形病斑,边缘略隆起,呈深褐色,病斑中央呈浅褐色,有不
别名 褐斑病。
分布 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北等地。
症状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斑点,0.5-8毫米,淡褐色至黄褐色,边缘色深,有的现同心轮纹,斑面密生小黑点,严重时病斑密布并连
分布与危害
水仙黄条斑病可能是目前水仙上最重要的病毒病害。黄条斑病分布很广,欧州各国、美国、日本等国均有报道。我国上海、厦门、广州、成都、福州、漳州、崇明等地区发病普遍,其中漳州等地发病比较严重。黄
分布 湖北、上海。
症状 危害叶片、花梗和莲藕。叶片沿叶缘出现青枯色斑块,以后,连片向内扩大,最后整叶变褐。花梗发病,沿气孔线变褐凹陷。藕发病时中心木质部变褐,逐渐向鞭节及荷梗纵向坏死,病藕木质部(
症状 花部易受侵害变褐,进而发生软腐,重者花蕾不能开放,上生灰色霉状物(病原菌子实体)。因此,灰霉病亦称花腐病。叶上发病,则发生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病斑,病斑常发生于叶缘,淡褐色至褐色,有时显轮纹,水渍
分布 江苏、上海、陕西、广东、湖南等地。
症状 危害叶片,初期为黄色小斑,后为近圆形或不规则斑,黄褐色至灰褐色,病斑直径为2-10毫米,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叶片正面散生许多黑色霉状小点,此即为病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