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近几年来随着水产养殖的精养化程度的提高,水质也日益恶化,疑难病害增多,水质管理成为养殖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1、夏季养殖水质管理的特点
夏季水质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养殖初期,池塘里生物量小,有机物质不多,溶氧充足,有机物在好氧性微生物分解作用下,池塘处于相对的良性生态平衡状态。随着养殖期的增长,池塘中的有机物越来越多,随着水温的升高,从放苗到收获整个过程中我们在不断的投饵,鱼类不断地摄食,不断地排泄,水中的藻类在不断地生长、死亡。养殖密度过高,引起投喂过多,大量的残饵、粪便、排泄物扩散溶解于水中和沉积于水底,多余的饲料、鱼虾排泄物,死亡藻类还有其他一些动植物的尸体等都在水中积累,养殖一天天进行,这些物质就一天天积累,等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水体的pH值变化,水体氨氮、亚硝酸盐含量上升,水体透明度下降,有机物大量繁殖及藻相的变动,水质整体恶化,细菌病原体滋生。通常在7~8月份会暴发一个鱼病死亡的高峰。
2、夏季养殖水质管理中几个关键点的控制
1) pH值是水质的重要指标 水的pH值(酸碱度)是水质的重要指标,海水养殖pH值一般控制在7.5~8.5之间,淡水养殖pH值一般控制在6.5~9.0之间。pH值过高或过低,对水产养殖动物都有直接的损害,甚至会造成死亡。pH值低于6.5的水可使水产养殖动物的血液中的pH值下降,削弱其血液载氧的能力,造成水产养殖动物自身患生理缺氧症。尽管水中的溶解氧较高,但鱼虾等水产养殖动物仍常浮头。pH值过高的水则可能腐蚀鱼虾鳃部组织,使鱼虾等失去呼吸能力而大批死亡。
2)溶解氧是水产养殖动物的生命要素 水产养殖动物在水中需要呼吸氧气,缺氧可使其浮头,严重缺氧还会造成水产养殖动物死亡。鱼虾蟹类水产养殖动物的养殖水域溶解氧应保持在5~8mg/L,至少要保持在4mg/L以上。轻度缺氧鱼虾虽不至死亡,但鱼虾出现烦躁,呼吸快,鱼虾的生长速度会变慢;水中的溶解氧过高会引起鱼虾患气泡病。
3)氨氮毒性的控制 水产养殖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饵料、水产动物的排泄物、肥料和动植物遗骸。氨对水产动物的毒害依其浓度的不同而不同,在0.01~0.02mg/L的低浓度下,水产动物会慢性中毒,抑制其生长;在0.02~0.05mg/L的浓度下,氨会和其他造成水产动物疾病的病因共同起加成作用,而加速其死亡;在0.05~0.2mg/L的高浓度下,会破坏水产动物的皮、胃、肠道的粘膜,造成体表和内部器官出血;在0.2~0.5mg/L的致死浓度下,水产动物会急性中毒而死亡。
防止养殖水体中氨氮浓度过高的措施:在养殖初期严格清塘、清淤;根据水体的实际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放养密度;选择合适的饵料,合理投饵,避免饵料浪费和残饵积累、腐败变质,引起水质恶化;养殖初期肥水的时候注意有机肥的使用量;经常开动增氧机,促进饵料的自然转化,减少积累;养殖中后期,使用适量的沸石粉改善底质,吸附氨氮,降解有机物;为了防止养殖水域中的非离子氨过高,除了要定期检测水中氨的指标外,还要及时清理排除养殖水域底层的污垢及水产养殖动物排泄的粪便等措施。